《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赏析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场梦,将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也早已不复存在,何处话凄凉。苏轼此篇记梦,是为悼念原配夫人王弗而作,同时也是开以词悼念亡人之先河,其表现艺术别具特色,词句顿挫合辙,叙述虚实结合,以梦寄情抒胸意、诉悲怀,真挚感伤。
上片以实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恩爱夫妻天人永隔,时光倏忽转瞬十年。不能时时想起,因为爱人早已深深埋藏在心底。极具张力的两个排句,将凄凉之情次递展开。坟已在心底,隔着生死,这孤寂无助又怎能用言语表述其一二。岁月如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现实与梦幻的结合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夫妻二人真的可以在同一个世界相见不相识,一种绝望的假设使这难遣的伤痛更重一层。
下片记梦,白描的手法使梦境变得真切可见。“小轩窗,正梳妆”,一个有画面、有温度、有温情记忆的真实的人,出现在了虚幻的梦中。“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此句笔力妙绝,此时无声胜有声,将现实的感受溶入梦境。正唯无言,此梦更显无限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恍若梦醒时分的慨叹哀婉,难舍离人柔肠寸断。那个小轩窗下正梳妆的身影,也因此永久留存在生命的记忆里,留存在时间的伤里。意深、痛巨、余音袅袅……
《如梦令》别去雪飞风烈,春尽杨花如雪。长忆赴馀杭,把酒月明寒彻。月缺,月缺,双燕画梁偎歇。
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一场跨越冬春、纷乱迷蒙的相思,一份卷帘邀月被风袭,嫦娥怜取梁上双燕的凄婉,如一幅画卷轻展,跃然眼前。
上片以去年今年,飞雪与扬花漫天,作了时间、景致上的对比,尽诉不当别而别,当归不归的幽怨与挂牵。漫天的杨花与飞雪,使整个画面霎时朦胧凄迷,点缀了离愁纷纷。
下片写对酒邀月,却被风透窗纱增寒凉。还不如梁上双燕,被嫦娥怜爱沐浴在温情的月光里。愁苦凄惶动人心魄。
无需凄风、残月,更无需清泪长啼血,却将思妇的一腔离怨尽以画图相述,此时无声胜有声,感人肺腑。奇思奇文,油生慨叹。
此文据说是苏轼写给第二位夫人闰之,也是第一位夫人的堂妺。秉性温和柔顺,善待堂姐遗孤如同己出,陪伴苏轼宦海沉浮而无怨尤。苏轼至少对于她是有爱怜,才会换位思考,以妻子的口吻,写出这样精绝凄婉的思人词句。爱,其实是,无怨无尤的陪伴,那份爱才会渗透到彼此身体里吧。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冰姿玉骨的梅,素面唇红的美,海仙都会时常派来绿毛幺凤探视。亦梅、亦美,咏梅怀人,立意脱俗,情韵悠长。
上片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不惧瘴气侵袭,仙风艳态、玉骨冰姿的情致甚至引来了海仙的羡爱,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都成了爱情的使者。
下片写梅的形貌。天生丽质的梅,无需粉黛既是玉面唇红。“高情已逐晓云,不与梨花同梦”,以结句点题,爱梅之高洁之情,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梅花也不再入我的梦了。以人拟花,以花喻人,言近旨远,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无不闪烁在字里行间。通篇空灵虚幻、神韵俱得。
此词是苏轼为爱妾朝云所作的悼亡诗。秦观在赠她的诗中说道,美如春园,目似晨曦。朝云聪明愉快生机勃勃,虽与苏东坡相差26岁,却最称知己。对于朝云在他老年之时仍不离不弃颠沛流离,定居到雾㢓之地的惠州,并因此染疾身亡。一往情深,无限依恋却已不再入梦,巨痛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