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龟兔赛跑》想开去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是如此耳熟能详,以至于在这里再复述一遍都显得浪费时间。
长期以来,这个故事被当作是通过自身努力超越天赋的差别而取得胜利的经典教材。它被一遍遍在不同场合复述,期待听故事的人能够不因自己天赋的不足放弃努力。
然而,每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总会有一些疑问在大脑里盘旋,与我拥有一样疑惑的人肯定也不会少:
- 难道讲故事的人没有注意到乌龟的胜利是趁兔子打旽时偷来的吗?
- 兔子如果下次比赛不睡觉,乌龟是不是就不会取得胜利了呢?
- 倘若兔子永远都不在比赛中打旽,也不再犯其他愚蠢的错误,乌龟是否永远也无法取得比赛的胜利了呢?
关于能力的两种思维
最近,在读《终身成长》这本书时,我学习到:
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分别为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命了名,前者被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后者则被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认为,造成我们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够取得持久的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我们拥有哪一种思维模式。
这本书里的许多观点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亲戚家女儿身上的故事,这是——
一个典型的被天赋论误导了的不快乐女孩儿
当这个女孩降生的时候,作为这个家庭新一代中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女孩被亲戚全家赋予了无数的期待,尤其是以大众的眼光来看,这个女孩还拥有一幅漂亮的容颜。
出于这种期待,也由于各种流行的风潮,从很小的时候,这个女孩儿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她报了兴趣班。从很多平常的表现来看,她的父母认为孩子很伶俐,相应的也应该具有某种艺术上的天赋。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她的父母有些气馁,当学习了几个月的拉丁舞后。家长发现,虽然她也象其他小伙伴那样按时上课,从不缺席,却总是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
开始,父母认为这是不努力的结果,着实督促了几天。但因为工作忙,也是因为父母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一种业余爱好而让孩子不高兴,也就失去了天天督促孩子练习的心劲。自然而然的,孩子在学习班里的表现越来越差。
家长开始渐渐反思,或许孩子不具备跳舞的天赋吧?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呢?也许换一个方向可能会好些吧?
经过一番考察,孩子的妈妈觉得弹古筝的女孩身上总有一种典型的气质,于是就又花了一笔钱买了一架品质相当不错的古筝。又经过多方了解,找到了一个颇富名气的老师教孩子演奏古筝的技艺。虽然,每小时几百块钱的学费实在算不得少,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觉得这笔钱花的还是比较值。
可是事情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女孩儿在弹奏古筝方面缺乏“天赋”,虽然还余下很多课程已经缴纳了学费而没有上完,父母还是默许了孩子不再去上课的举动,那架花费不菲买来的古筝,最后也成了放在阳台上的晾衣架。
后来,父母又为孩子依次报了美术班、书法班、吉他班……
所有的这些兴趣班的结局基本一致,女孩儿从来没有认真的上完任何一个完整的课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也越来越焦虑,总是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觉得她缺乏这方面的天赋。而女孩儿似乎也从来没有在这些课程中感受到任何的快乐。
父母对这个女孩儿的期待也越来越低,尤其是看到她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情况下。
最近的一次谈话,女孩儿的妈妈对我说:“幸亏长得还不算太糟糕,将来找个条件不错的嫁掉也就算了!其他方面不行,嫁个人总不至于太差吧!女孩子吗,你还能要求她怎样?”
这个真实的故事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
“天赋”这种东西到底存不存在?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在进行任何学习前,能力可以自动展现。归根结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你就是没有。
然而,现在的许多研究,却不认同这种观点。过去那些被大家公认的某些领域的天才,在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初始阶段,却并没有表现出人们以为的惊才绝艳。
比如发明天才爱迪生,在获得名望之前,经历了比其他人更长的学习时间。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当很多同龄的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的时期,他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在工作中成长。即便是后来,因为各种发明使他名利双收的时期,研究者发现对工作持久的热情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人们往往会忽略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的支持。
再比如,篮球天才乔丹。在他纵横篮坛的那个年代,人们往往对他的“天赋”表现出浓烈的兴趣。比如人们往往会热衷于谈论他身上的脂纺含量是怎样明显的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水平,他是怎样能够在空中做到变向滑行。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他是NBA历史上最努力的运动员这一事实,更加选择性无视的是,他曾经在高中时被校篮球队拒之门外,也没能被他最想去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录取。
另外一个公认的天才莫扎特,人们曾经对他四五岁就表现出来的对音调的敏感所惊羡不已。然而,现在的研究者却把这种“天赋”归功于他生长的环境,出身音乐世家使他从小受到音乐的耳濡目染,让他在早于大多数人的年龄受到了成为一个音乐家所应该受到的教育。而且在莫扎特成长的道路上,努力从来不曾远离过他。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会说,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也许是思维模式限制了你的发展
让我们再重新回到龟兔赛跑的那个故事。
人与人之间,在人生的起始之处总会存在一些差别,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能调动的资源也往往有天壤之别。但这种差别,真得有乌龟和免子所代表的两个物种间的差别那么大吗?
在《终身成长》中,作者对比了固定型模式思维与成长型模式思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别。觉得正是因为两种模式思维之间对待努力的态度差别,造成了成功与平庸之间巨大的人生分野。而这种思维模式甚至幼年的教育时期就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深深埋下了种子。
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给一个人早早地贴上标签。
在固定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你的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标签时,你害怕失去它;而当你不幸被贴上否定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因此从某一个层面来讲,《终身成长》这本书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战斗檄文,因为正是因为这种模式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过早地放弃了对成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