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

一、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1张图片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 满足应用功能需求(存、取、删、改),
  • 良好的数 据库性能(数据的高效率存取和空间的节省 共享性、完整性、一致性、安全保密性)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2张图片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 直观设计法( 最原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 规范设计法:(新奥尔良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 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基于第三范式的设计方法,是一类结构化设计方法)
  •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辅助软件工程工具)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3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4张图片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的起点)

  • 目标:是了解与分析用户的信息及应用处理的要求,并将结果按一定格式整理 而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 作用:该分析报告是后续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的依据。

需求分析的步骤:

  • 确定数据库范围(数据库的第一项工作)
  • 应用过程分析---了解并分析数据与数据处理间的关系
  • 收集与分析数据
  • 编写需求分析报告

********************确定数据库范围(数据库的第一项工作)**************

(1)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设备及数据库系统的潜在能力; (2)提高数据库的应变能力; (3)避免应用过程中对数据库做太多或太大的修改; (4)延长数据库的生命周期。

********************应用过程分析********************************************

应用过程分析的结果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1)用到哪些数据; (2)数据使用的顺序; (3)对数据作何处理和处理的策略以及结果;

******************************收集与分析数据*******************************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任务是了解并分析数据的组成格式及操作特征,每个数 据元素的语义及关系等,并将它们收集起来整理归档。

 

分析内容:

静态结构 --- 不施加应用操作于其上时数据的原始状况(数据的( 静态结构 )是指不施加应用操作于其上时数据的原始状况, 这可通过数据分类表和数据元素表进行说明)

  • 数据分类表:用于数据的总体描述
  • 数据元素表:指通常意义下的数据项或属性

    

动态结构 ---将应用操作施加于数据之上后数据的状况

 

  • 任务分类表:一个任务指为完成某一特定处理功能的相对独立的操作序列
  • 数据特征操作表:用以描述任务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不同任务对数据执行不 同操作的频率

    

数据约束 ---使用数据时的特殊要求

  • 1)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 2)数据的完整性
  • 3)响应时间
  • 4)数据恢复

**************************编写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5张图片

 

 

概念结构设计(概念模型):独立于任何软件与硬件  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应用需求;关系的规范化理论主要用于概念设计阶段。

  • 实体分析法 (自顶向下法)
  • 属性综合法 (自底向上法)
  • 概念模型 (自顶向下) 

逻辑结构设计:目标将概念模型转换为等价的、并为特定DBMS所支持数据模 型的结构;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6张图片

 

 

物理设计:具体任务主要是确定数据库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及存取方法, 因DBMS的不同还可能包括建立索引和聚集,以及物理块大小、缓冲区个 数和大小、数据压缩的选择等。

数据库实施:

  • 加载数据(收集、分类、整理、校验、输入等)  输入与校验 不是由人工完成
  • 应用程序 设计
  • 数据库试 运行:有利于工作人员掌握并熟悉系统; 有利于正式运行时避免人为的操作不当等损害。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系统维护中最困难的工作是 数据库重组与重构。

 三、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与各级模式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7张图片

 

 

 *************************E-R图的表示方法*********************************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8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9张图片

 

 

 

概念结构设计方法:

1、局部信息结构设计   

  •   确定局部范围:局部范围主要依据需求分析报告中标明的用户视图范围来确定;往往与子模式范围相对应。
  •        选择实体:数据分类表是选择实体的直接依据。 实体选择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区别实体与属性
  •   选择实体 的关键字 属性:实体的存在依赖于其关键字的存在。
  •   确定实体 间联系:数据间的联系必须在概念设计时确定。
  •   确定实体 的属性:属性分为标识属性和说明属性

2、全局信息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方法

  •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 对关系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 设计面向用户的外 模式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作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作为关系的码
  • 一个一对一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一个一对多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一个多对多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 关系的属性
  • 三个或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 1)确定各属性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 2)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 3)判断每个关系模式的范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合适的范式。
  • 4)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处理要求,分析这些模式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 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 5)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设计用户子模式

  • 1)可以通过视图机制在设计用户视图时,重新定义某些属性的别名,使 其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以方便使用。
  • 2)可以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 3)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物理设计方法

  • 建立索引(逻辑连接  ):静态建立 索引 、  动态建立 索引
  • 建立聚集(物理聚集:聚集是将相关数据集中存放的物理存储技术。 数据聚集结构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块结构方式。 数据聚集可在一个或多个关系上建立。

各个局部ER图的冲突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_第10张图片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alja/p/11595375.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数据库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