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周末下雨,无法外出,我索性做好了闭门读书的打算,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
这本关于琼瑶自己故事的小书,很早就出来了,今日才得以翻开,没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反而因是二十六年后的重新修订版,增加了新的文字,这让我有些小小的兴奋,可以多知道一点这位享誉华人世界的女作家的事迹。
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在学生中间就流传一句话:男金庸,女琼瑶,不男不女读三毛。这基本客观地反映了那时期男女生在读书兴趣上的偏好。
看完琼瑶大半生的故事,回忆起我的青春期,我竟然有段时间迷上过琼瑶的小说。那时候,学校不能自由出入,只有周六下午放学以后才能出校门。我就利用每周六晚上周日一天的时间,把自己泡在学校旁边一家新开的书店里,随便拿起一本琼瑶的书,坐在地板上就能如痴如醉地读上一天。
所以,当我从一本书上读到书的作者对琼瑶的评价时,就记下了这本书。那位作者当然是位男性,准确的评价我记不得了,反正大概的意思是说,琼瑶的所有小说加起来也没有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好看。虽然评价有失公允,但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在网上找到这本书,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读这本书时,我第一就想到了另一位女作家齐邦媛所写的《巨流河》,她们身上有诸多的共同点,都通过个人的视角真实记述了不同年代下个体命运的浮沉和国家历史的激荡变迁,且俩人都是在战乱年代因各种原因迁台的女作家。所不同的是,齐邦媛更多的是通过个体命运去描述宏大的历史环境,讲述大的政治环境对于个体命运的摆弄。而琼瑶则更个人更“自私”一些,她只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无关大历史。从自己的出生到如今年至耄耋,通过不同的人生阶段,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作家是怎样炼成的”故事。
她的这种讲述个人命运的视角毫无疑问地成为她后来写作小说的视角。熟悉她作品的粉丝都知道,她的小说,大时代永远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壳子,无论是清朝还是民国,她真正要讲述的不是历史,不是政治的斗争,社会的黑暗,而是鲜活地生活在历史大环境下的个人的命运。这跟她女性的身份无关。
随着作者所述故事的起落,命运的各种巧合和偶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作者所写过的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期望能够找到一些作者生活经历的素材来源。我想,在作者的生活趋于安定后的写作生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从前的经历在她的笔下经过重新的包装,成为她某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就像她的第一部小说《窗外》,当然,这曾经给她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烦恼。
对于写作,那时候有许多对于琼瑶的负面评价,觉得她只是写一些情情爱爱的言情小说,谁都写得出。我竟然也对此评价表示过认同。后来自己投身了写作一行,才明白什么是眼高手低。也才明白一个人生活的切身体验是别人永远无法替代和想像的,而这些都将成为一个人日后写作的素材来源。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看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的一篇微博:超越金庸?恕我直言,这样的网络作家今天我还没看见。金庸不是翘课关在宿舍里日更一万能练成的。你能写出萧峰的豪情,段誉的憨萌,令狐冲的苦逼,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你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古接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我想,严教授所说的那些,琼瑶大多也都经历了,所以,才有《窗外》《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烟雨濛濛》《一帘幽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这些经典作品的问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开始决意投身写作的琼瑶并不顺利,她并不是写作上的天才,她曾经两度考大学皆失利,更曾经三年里两次自杀,因为她过度的自卑和挫败感。
与许多一开始投身文学的青年一样,她曾经也面临过寄出的稿子屡次被退回的命运。她为此曾经难过到极点,“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天分,能不能走这一条路?”她说,我写了好多“第一章”,都没有“第二章”,写来写去,真觉得自己无能极了,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才气。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投身写作后的经历。想不起我开了多少个故事的头,却最终都没有写下去,直到现在,也没有写过一个完整的长篇。一直还停留在自我怀疑之中。原来我并不孤独,惊世才情如琼瑶,也都曾有过对写作能力自我怀疑的阶段。
她说,我喜欢做一个“创造故事的人”,也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和“写故事”,是的,故事伴我一生,“我活过了!”。所以她又说,其实,我这一生,在我的小说、我的歌中,都可以找到痕迹。而这些痕迹,我通过不断地回忆、比对,也在不断地印证琼瑶女士的这句话。我相信,她命途多舛的早年经历一定早已融进了她的脑海心底,在拿起笔伏案写作的一瞬间,像火山般,喷涌而出,指使着她把那些经历小心翼翼地烹饪成美味可口的文字和故事,让更多的读者因此沉迷其中,憧憬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
与她小说中那些历经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一样,现实中,琼瑶的情感经历也算是一波三折,在有过两段并不算成功的恋情后,在不惑之年后,她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有情人”。对于爱情,她曾对另一半说:保护我,让我远离伤害。要不然就放掉我,让我自生自灭。这多少反映了她的个性和对爱情的信念。她平静轻柔多愁善感的外表下,安放着一颗火热滚烫的心,一颗对于爱的不懈追求的心。
于是,她说,我一生中,坎坷的岁月实在不少,痛楚的体验也深,我能化险为夷,完全靠我自己的迷信,迷信人间有“爱”就是最大的原因。如今,反观她的每一部文学作品,莫不是围绕着这个“爱”字展开,又围绕着“爱”字结束。而这中间,则是为了追求爱而付出的千险万难,颠沛流离,生死离别。
她写了无数让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终于再次用浓浓的爱和饱满的深情写出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下为了生存不断奔走迁徙和流亡的故事,写出了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几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写出了她对于家人,对于爱的追随和满心的柔情。对于个人命运的起伏,她说,我依旧认为,人来世间,是一趟苦难之旅,如何苦难中找寻安慰,是最大的学问。
既然是爱情,就必然会涉及婚姻。琼瑶女士关于婚姻的一段话特别精彩,很值得当下的年轻人好好反思。她说,我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自在潇洒,这么多年来,我是条飘荡的船,一直想找一个安全的港湾,好好地停泊下来。在基本上,我从没有反对过婚姻,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即使谈恋爱,也要负责任。不负责任的恋爱是逢场作戏,在生命里留不下很深的痕迹,两个人如果爱到想对彼此负责的时候,就该结婚了。尽管,婚姻很容易老化,很容易变调……但是,如果人连结婚的勇气都没有,就未免太可悲了。
这是对于爱情和婚姻很好的注解,也是一个真正进入到生活深处的人对于人生最深的感触。想想当下的年轻一代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轻浮与不负责的态度,真想推荐他们多读读琼瑶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可能还是会被定义为言情小说,电视剧被称为琼瑶剧。但琼瑶女士关于爱情和婚姻的阐释却真实地来源于生活和她个人的情感经历,非亲历不能有此感触。
对于如今的成就,琼瑶女士保持了相当的清醒,她说,很多人看到今日的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的女人,拥有很多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可是,谁能真正知道,我对“成长”付出的代价呢?
读了《我的故事》,你就会知道,她曾经差点被母亲“处理”掉,后来又因为父母亲的赴死一家几口险些丧命,再后来就是两次自杀,两次车祸,第一本小说出版后与父母亲的隔膜,一次失败的爱情一次失败的婚姻对她造成的沉重的打击……
与她的那些被改编成众多影视剧的小说作品比起来,这本《我的故事》是我读过的琼瑶写过的最感人最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