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收压岁钱的那些年

儿时的年味|收压岁钱的那些年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上


我出生在80年代后期,成长在90年代,我所有不懂事和开始懂事的时间几乎都汇聚在90年代。成长在90年代的小孩可能引起共情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玩过弹珠,玩过贴纸,听过小虎队,看过《还珠格格》......特别那时候的我们,最喜欢过的节日便是儿童节和春节。因为儿童节那一天不用上学还可以到学校领到好多零食;而春节,自然不用说,那可是一年唯一一个有翻身做“富农”的机会。

虽然进入新千年后,大家对于春节依然热衷,但好像年味却一年比一年淡,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我们以前只有春节才能享受到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能享受到,所以对于春节没有特别深的感情,也不在乎我们所谓的“年味”。而认真想起来,记忆深处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一个个精致红袋子里面装着的在小孩子眼里可以创造的无限未来,那便是压岁钱。


(一)在小孩子的眼里,给压岁钱是对过年最起码的尊重。

我觉得出生在80年代,成长在90年代的小孩子是最特殊的那一代。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每个家庭环境都还比较一般,而我们的父母也大部分是50年代、60年代生人。他们出生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以不但对于他们自己,对于我们小孩子的要求也都是提倡节省,不随意浪费,所以那时候的我们也没有现在孩子司空见惯的“零花钱”,而我们唯一有机会拥有“零花钱”的时候便是过年。

但是过年的压岁钱并不是可以给我们任意挥霍的,因为收到的压岁钱是要存起来交下一学期的学费的。所以一般白天跟着父母去亲戚家做客,晚上便要回来在父母面前数今天收到多少压岁钱。那你可能会问,那这样也不算零花钱啊,压岁钱都要交学费的。那就要看你怎么和父母“斗智斗勇”了。好一点的“戏精”过年的小金库可以存到20元,而差一点的“戏精”最少也能存到10元,只要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压岁钱分一点到自己私藏的“小金库”,那新的一年有那么一两个月是可以当翻身农奴的。要是不行,那就只能继续当贫农了。

想当翻身农奴不容易,不止要成为一个“戏精”,还需要你会算,所以读好算术很重要啊。比如说:父母问你今天收到多少压岁钱的时候,你会把今天收到的压岁钱(已经动过手脚)说出来,而且说得时候必须面露真挚情感,眼神不能飘。如果一旦让父母感觉到你眼神在飘,而且直接抓包你在忽悠他们,那么接下来几天他们将不再信任你,在你收到红包后便会在你上厕所的瞬间马上过来说要帮你保存(收缴),避免你期间“动了手脚”。

再比如说,父母会问你今天大伯给了多少,二姨给了多少,如果大伯给了一张50元,那么这种几乎没机会谎报了;二姨给了20元,那么这个操作空间就很大了。你可以谎报个10元,但前提必须经得起父母的各种盘问,“怎么今年才给10元啊,比去年少啊?”你要马上一副懊恼的表情并附和说,“对啊,二姨怎么今年生意不好吗,我要找找看红包里面还有没有,是不是我漏拿了。”如果这关都过了,那么恭喜你,你就拥有10块钱“小金库”了,答应和小伙伴明天要买“甩甩炮”的钱就有了。

每到过年,在压岁钱这一关都必须和父母上演一场“谍战剧”。你就好比是地下党,每次和父母“斗智斗勇”成功后,脸上总能一副大义凛然却又总是掩盖不住内心的愉悦而显露出来的一丝窃喜。现在想起点滴画面,也总是十分有趣。

(二)收压岁钱的“艺术”也是考验你懂不懂礼貌的试金石。

过年期间是不能乱说话的,特别是不吉利的话。因为万一给父母听到,是会责怪你的,不止他们嘴里嘟囔一句“童言无忌”,还会再叫你重新说一遍好话。所以,每到过年想快点拿到压岁钱都必须管好自己的嘴。

过年上门拜年也是很讲究的。比如全家如果去亲戚家里拜年,刚走到亲戚朋友家门口但是这时候亲戚刚好走出来,而你们已经“确认了眼神”,那么就要在几米远的地方喊“新年好啊,恭喜发财啊”。这种声音必须有穿透力,要保证亲戚能听到,然后保持脸上微笑从几米外地方一直尴尬的点头直到进了亲戚朋友家里。接着,父母便会催促我们小孩子,叫人了吗?和二大爷说身体健康了吗?我们小孩子在还不太懂面对什么岁数的人应该说什么四字成语的时候便统一的说一声“新年好”。如果慢慢掌握了拜年这门技巧后,便要学会对着什么人说什么样的吉祥话了。

可别小看这门艺术,这对你能否快速拿到压岁钱和拿到多少压岁钱有时候是有决定性作用的。比如你一进门便对着年纪大的爷爷奶奶要说身体健康;对着上班族的阿姨叔叔要说年年高升;对着做生意的伯伯婶婶说恭喜发财,那么有些长辈开心的话便会马上掏出红包说“哎呀,可真乖啊,给你个红包,新年读书棒棒啊”。一般一个长辈开始给了红包了,接下来的其他长辈也便会开始给了。可千万不要觉得先给后给一样,先把红包拿下能让你接下来有更多时间去找其他小朋友玩,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你攒“小金库”提供了“作案时间”。

懂礼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懂得在过年期间把平生所学的吉祥话用上便是检验压岁钱能否又快又多拿到手的保障。

(三)压岁钱的“收缴充公”意味着年味渐渐淡去,只能开始数着日子倒数明年过年了。

大概到大年初七的时候,该走的亲戚和该来的亲戚都挨个遍走齐了。这个时候便是父母开始查总账的时候了。父母会告诉你,“来,自己算一算今年收了多少压岁钱”。听到这句话,你就能感觉到这笔“巨款”即将离你远去。你开始慢吞吞的数着,但其实你心里对今年的“总收入”清楚着呢,只是父母发出这种指令的时候,你就想拖延下时间再摸摸这笔曾经拥有的“巨款”。一般数完后,妈妈便会说,“好,刚好够你下学期学费,我先给你存着,等交学费了就要拿去交了”。你万般不情愿的将“巨款”上缴,然后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压岁钱袋子,感到今年春节怎么过的那么快,一瞬间又回到解放前了。再摸摸自己暗袋里的“小金库”,勉强消解下内心的失落感,但你也清楚,年味已经随着压岁钱的“上缴充公”已经渐渐远去了,然后想想什么时候再等到明年过年啊,还有358天,嗯,快了……


无论什么时候,压岁钱都是过年的一个很重要象征。只是我们的小时候,压岁钱给我们留下的回忆更多,意义更大。压岁钱它代表的年味不是钱的味道,而是一种甜味。那种甜,是我们“斗智斗勇”赢得的“小金库”带给我们的希望;那种甜,是代表我们开始懂事的美好祝愿;那种甜,也是即使年味渐去,回味起来却依然甘之如饴的味道。

收压岁钱的那些年是我永远都忘不掉的青葱岁月,也是一种想起便会嘴角上扬的回忆,更是儿时一种甜蜜而浓情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收压岁钱的那些年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上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收压岁钱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