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依赖注入
什么是依赖注入,用大白话将通过类型提示的方式向函数传递参数。
实例 1
首先,定义一个类:
/routes/web.php
class Bar {}
假如我们在其他地方要使用到 Bar
提供的功能(服务),怎么办,直接传入参数即可:
/routes/web.php
Route::get('bar', function(Bar $bar) {
dd($bar);
});
访问 /bar
,显示 $bar
的实例:
Bar {#272}
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先对其进行实例!如果学过 PHP 的面向对象,都知道,正常做法是这样:
class Bar {}
$bar = new Bar();
dd($bar);
实例 2
可以看一个稍微复杂的例子:
class Baz {}
class Bar
{
public $baz;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az $baz)
{
$this->baz = $baz;
}
}
$baz = new Baz();
$bar = new Bar($baz);
dd($bar);
为了在 Bar
中能够使用 Baz
的功能,我们需要实例化一个 Baz
,然后在实例化 Bar
的时候传入 Baz
实例。
在 Laravel 中,不仅仅可以自动注入 Bar
,也可以自动注入 Baz
:
/routes/web.php
class Baz {}
class Bar
{
public $baz;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az $baz)
{
$this->baz = $baz;
}
}
Route::get('bar', function(Bar $bar) {
dd($bar->baz);
});
显示结果:
Baz {#276}
小结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 Laravel 中,我们要在类或者函数中使用其他类体用的服务,只需要通过类型提示的方式传递参数,而 Laravel 会自动帮我们去寻找响对应的依赖。
那么,Laravel 是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的呢?答案就是通过服务容器。
服务容器
什么是服务容器
服务容器,很好理解,就是装着各种服务实例的特殊类。可以通过「去餐馆吃饭」来进行类比:
吃饭 - 使用服务,即调用该服务的地方
饭 - 服务
盘子 - 装饭的容器,即服务容器
服务员 - 服务提供者,负责装饭、上饭
这个过程在 Laravel 中如何实现呢?
饭
定义 Rice 类:
/app/Rice.php
把饭装盘子
在容器中定义了名为 rice
的变量(你也可以起其他名字,比如 rice_container
),绑定了 Food
的实例:
app()->bind('rice', function (){
return new \App\Rice();
});
也可以写成:
app()->bind('rice',\App\Rice::class);
现在,吃饭了,通过 make
方法提供吃饭的服务:
Route::get('eat', function() {
return app()->make('rice')->food();
// 或者 return resolve('rice')->food();
});
make
方法传入我们刚才定义的变量名即可调用该服务。
访问 /eat
,返回 香喷喷的白米饭
。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路由文件中直接实现了该过程,相当于自给自足。但是服务通常由服务提供者来管理的。
因此,我们可以让 AppServiceProvider
这个服务员来管理该服务:
/app/Providers/AppServiceProvider.php
namespace App\Providers;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
{
$this->app->bind('food_container',Rice::class);
}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自己创建一个服务员:
$ php artisan make:provider RiceServiceProvider
注册:
/app/Providers/RiceServiceProvider.php
app->bind('rice',Rice::class);
}
这里定义了 register()
方法,但是还需要调用该方法才能真正绑定服务到容器,因此,需要将其添加到 providers
数组中:
/config/app.php
'providers' => [
App\Providers\RiceServiceProvider::class,
],
这一步有何作用呢?Laravel 在启动的时候会访问该文件,然后调用里面的所有服务提供者的 register()
方法,这样我们的服务就被绑定到容器中了。
小结
通过上述的例子,基本上可以理解服务容器和服务提供者的使用。当然了,我们更为常见的还是使用类型提示来传递参数:
use App\Rice;
Route::get('eat', function(Rice $rice) {
return $rice->food();
});
在本例中,使用自动依赖注入即可。不需要在用 bind
来手动绑定以及 make
来调用服务。那么,为什么还需要 bind
和 make
呢? make
比较好理解,我们有一些场合 Laravel 不能提供自动解析,那么这时候手动使用 make
解析就可以了,而 bind
的学问就稍微大了点,后面将会详细说明。
门面
门面是什么,我们回到刚才的「吃饭」的例子:
Route::get('eat', function(Rice $rice) {
return $rice->food();
});
在 Laravel,通常还可以这么写:
Route::get('eat', function() {
return Rice::food();
});
或者
Route::get('eat', function() {
return rice()->food();
});
那么,Laravel 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是通过门面。
门面方法实现
先来实现 Rice::food()
,只需要一步:
/app/RiceFacade.php
现在,RiceFacade
就代理了 Rice
类了,这就是门面的本质了。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
Route::get('eat', function() {
dd(\App\RiceFacade::food());
});
因为 \App\RiceFacade
比较冗长,我们可以用 php 提供的 class_alias
方法起个别名吧:
/app/Providers/RiceServiceProvider.php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
{
$this->app->bind('rice',\App\Rice::class);
class_alias(\App\RiceFacade::class, 'Rice');
}
这样做的话,就实现了一开始的用法:
Route::get('eat', function() {
return Rice::food();
});
看上去就好像直接调用了 Rice
类,实际上,调用的是 RiceFacade
类来代理,因此,个人觉得Facade
翻译成假象比较合适。
最后,为了便于给代理类命名,Laravel 提供了统一命名别名的地方:
/config/app.php
'aliases' => [
'Rice' => \App\RiceFacade::class,
],
门面实现过程分析
首先:
Rice::food();
因为 Rice
是别名,所以实际上执行的是:
\App\RiceFacade::food()
但是我们的 RiceFacade
类里面并没有定义静态方法 food
啊?怎么办呢?直接抛出异常吗?不是,在 PHP 里,如果访问了不可访问的静态方法,会先调用 __callstatic
,所以执行的是:
\App\RiceFacade::__callStatic()
虽然我们在 RiceFacade
中没有定义,但是它的父类 Facade
已经定义好了:
/vendor/laravel/framework/src/Illuminate/Support/Facades/Facade.php
public static function __callStatic($method, $args)
{
// 实例化 Rice {#270}
$instance = static::getFacadeRoot();
// 实例化失败,抛出异常
if (! $instanc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A facade root has not been set.');
}
// 调用该实例的方法
return $instance->$method(...$args);
}
主要工作就是第一步实例化:
public static function getFacadeRoot()
{
return static::resolveFacadeInstance(static::getFacadeAccessor());
// 本例中:static::resolveFacadeInstance('rice')
}
进一步查看 resolveFacadeInstance()
方法:
protected static function resolveFacadeInstance($name)
{
// rice 是字符串,因此跳过该步骤
if (is_object($name)) {
return $name;
}
// 是否设置了 `rice` 实例
if (isset(static::$resolvedInstance[$name])) {
return static::$resolvedInstance[$name];
}
return static::$resolvedInstance[$name] = static::$app[$name];
}
第一步比较好理解,如果我们之前在 RiceFacade
这样写:
protected static function getFacadeAccessor()
{
return new \App\Rice;
}
那么就直接返回 Rice
实例了,这也是一种实现方式。
主要难点在于最后这行:
return static::$resolvedInstance[$name] = static::$app[$name];
看上去像是在访问 $app
数组,实际上是使用 数组方式来访问对象,PHP 提供了这种访问方式接口,而 Laravel 实现了该接口。
也就是说,$app
属性其实就是对 Laravel 容器的引用,因此这里实际上就是访问容器上名为 rice
的对象。而我们之前学习容器的时候,已经将 rice
绑定了 Rice
类: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
{
$this->app->bind('rice',\App\Rice::class);
// class_alias(\App\RiceFacade::class, 'Rice');
}
所以,其实就是返回该类的实例了。懂得了服务容器和服务提供者,理解门面也就不难了。
辅助方法实现
辅助方法的实现,更简单了。不就是把 app->make('rice')
封装起来嘛:
/vendor/laravel/framework/src/Illuminate/Foundation/helpers.php
if (! function_exists('rice')) {
function rice()
{
return app()->make('rice');
// 等价于 return app('rice');
// 等价于 return app()['rice'];
}
}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了:
Route::get('eat', function() {
dd(rice()->food());
});
小结
Laravel 提供的三种访问类的方式:
依赖注入:通过类型提示的方式实现自动依赖注入
门面:通过代理来访问类
辅助方法:通过方法的方式来访问类
本质上,这三种方式都是借助于服务容器和服务提供者来实现。那么,服务容器本身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接下来着重介绍下。
IOC
不好的实现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为了方便测试,该例子都写在路由文件中),假设有三种类型的插座:USB、双孔、三孔插座,分别提供插入充电的服务:
class UsbsocketServic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 USB 充电";
}
}
class DoubleSocketServic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双孔插座充电";
}
}
class ThreeSocketServic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三孔插座充电";
}
}
设备要使用插座的服务来充电:
class Device {
protected $socketType; // 插座类型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
{
$this->socketType = new UsbSocketService();
}
public function power($deviceName)
{
return $this->socketType->insert($deviceName);
}
}
现在有一台手机要进行充电:
Route::get('/charge',function(){
$device = new Device();
return $device->power("手机");
});
因为 Laravel 提供了自动依赖注入功能,因此可以写成:
Route::get('/charge/{device}',function(Device $device){
return $device->power("手机");
});
访问 /charge/phone
,页面显示 phone 正在插入 USB 充电
。
假如,现在有一台电脑要充电,用的是三孔插座,那么我们就需要去修改 Device
类:
$this->socketType = new ThreeSocketService();
这真是糟糕的设计,设备类对插座服务类产生了依赖。更换设备类型时,经常就要去修改类的内部结构。
好的实现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可以参考「IOC」思路:即将依赖转移到外部。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首先定义插座类型接口:
interface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
让每一种插座都实现该接口:
class UsbsocketService implements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 USB 充电";
}
}
class DoubleSocketService implements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双孔插座充电";
}
}
class ThreeSocketService implements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return $deviceName." 正在插入三孔插座充电";
}
}
最后,设备中传入接口类型而非具体的类:
class Device {
protected $socketType; // 插座类型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SocketType $socketType) // 传入接口
{
$this->socketType =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power($deviceName)
{
return $this->socketType->insert($deviceName);
}
}
实例化的时候再决定使用哪种插座类型,这样依赖就转移到了外部:
Route::get('/charge',function(){
$socketType = new ThreeSocketService();
$device = new Device($socketType);
echo $device->power("电脑");
});
我们现在可以再不修改类结构的情况下,方便的更换插座来满足不同设备的充电需求:
Route::get('/charge',function(){
$socketType = new DoubleSocketService();
$device = new Device($socketType);
echo $device->power("台灯");
});
自动依赖注入的失效
上面举的例子,我们通过 Laravel 的自动依赖注入可以进一步简化:
Route::get('/charge',function(Device $device){
echo $device->power("电脑");
});
这里的类型提示有两个,一个是 Device $device
,一个是 Device 类内部构造函数传入的 SocketType $sockType
。第一个没有问题,之前也试过。但是第二个 SocketType
是接口,而 Laravel 会将其当成类试图去匹配 SocketType
的类并将其实例化,因此访问 /charge
时候就会报错:
Target [SocketType] is not instantiable while building [Device].
错误原因很明显,Laravel 没法自动绑定接口。因此,我们就需要之前的 bind
方法来手动绑定接口啦:
app()->bind('SocketType',ThreeSocketService::class);
Route::get('/charge',function(Device $device){
echo $device->power("电脑");
});
现在,如果要更换设备,我们只需要改变绑定的值就可以了:
app()->bind('SocketType',DoubleSocketService::class);
Route::get('/charge',function(Device $device){
echo $device->power("台灯");
});
也就是说,我们将依赖转移到了外部之后,进一步由第三方容器来管理,这就是 IOC。
契约
契约,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其实就是上一个例子中,我们定义的接口:
interface SocketType {
public function insert($deviceName);
}
通过契约,我们就可以保持松耦合了: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SocketType $socketType) // 传入接口而非具体的插座类型
{
$this->socketType = $socketType;
}
然后服务容器再根据需要去绑定哪种服务即可:
app()->bind('SocketType',UsbSocketService::class);
app()->bind('SocketType',DoubleSocketService::class);
app()->bind('SocketType',ThreeSocketService::class);
Laravel 5.4 入门系列告一段落,接下来准备学习 Vue :)
参考资料:
Patrick Stephan :: A Simple Look At The Laravel Service Container
Unraveling Laravel Facades – Alan Storm
2.7. 外观模式 — DesignPatternsPHP 1.0 文档
简单理解laravel框架中的服务容器,服务提供者以及怎样调用服务 - xiake2014的博客 - 博客频道 - CSDN.NET
laravel 学习笔记 —— 神奇的服务容器 - 灵感 - 来自生活的馈赠
Laravel 的请求生命周期 | Laravel 5.4 中文文档
PHP: 重载 - Manual
PHP: 数组式访问 -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