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偷钱了,你会怎么办?
相信面对这个问题,再佛系的家长也无法淡定,甚至使用一些比较激烈的教育方法,比如下面这位:
孩子从家里偷了7000元,并和朋友们在8天里一起偷偷花光了。
于是,爸爸恨铁不成钢地打了孩子一百多下,妈妈在一旁拍下视频,准备发给一起花这7000块钱的孩子们看。
“求求你们,不要啊……”孩子苦苦哀求。
“你们看啊,你们在外面用的我家的钱……偷钱用……我的孩子挨这种打。”妈妈说。
“你用掉的钱,都是父母淌汗淌出来的,不是天上往下掉的。”
视频里,孩子不住地躲闪,也不反抗。
最后,奶奶看不下去了,夺下爸爸手里的竹板,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哭泣。
打在儿身,痛在父母心。打完以后,孩子的爸爸伏在墙上嚎啕大哭……
有网友认为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不打不成器。
也有网友认为,这位爸爸下手太重,只会适得其反。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后,应该怎么办呢?到底该不该打?
1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当发现孩子“偷拿”了东西,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以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都是我的”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科大大一位朋友就说过,带着2岁的宝宝进了一趟便利店,出了门口十几米,才发现宝宝手上拿着一包没付款的糖果。
3岁以前的宝宝,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物权意识。
他们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之间的清洗界限,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都是我的。
即便知道这件东西不属于自己,可一旦遇到喜欢的物品,这点模糊的是非概念和物权意识,还不能产生足够的自制力抑制住他「想要」的需求。
所以3岁以下的宝宝顺手牵羊,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拿」,而不是「偷」。
应对策略
对付这类宝宝,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或者没有付过钱的东西,都不可以随便拿走,否则会被当做坏人抓起来。
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就必须交还回去。
就是想要“占有”别人的东西
3岁以后的宝宝,逐渐有了所有权的意识,开始以“占有”为目的去拿别人的东西。
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他们还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
2
3招疏导孩子“偷拿”行为
疏比堵,更有效。面对孩子的早期“偷拿”行为,首先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其次要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加以引导。
适当夸大事情的严重性
适当夸张孩子“偷拿”别人东西后会造成的不好后果,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当宝宝从幼儿园“顺”回一支彩笔时,我们可以这样说:
“那位丢失了彩笔的小朋友,回家一定会被爸妈打骂。
教室里都有摄像头,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被送去坐牢。但如果我们主动交还并承认错误,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原谅我们的。”
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
将孩子的东西与大人的区分开,最好能够给孩子预留出存放自己物品的小天地,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这些物品真正的主人。
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区分,“你”“我”“他”的概念。
比如,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
更要让孩子明白,拿取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对方同意。同样,家人取用孩子的东西时,也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这样,孩子渐渐就能够明白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自己不能随便拿。
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给孩子零花钱时,告诉他们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学会理财和积蓄,避免浪费、攀比。
比如孩子想要个新书包,告诉他可以自己攒钱买一个,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慢慢把零花钱存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同理心,也会理解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3
这么做,小心毁了孩子一生
有些宝爸妈看到孩子“偷”东西,就会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就开始打骂惩罚孩子。
殊不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备感委屈,甚至越打越顽皮,最后导致屡教不改。
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
“小偷”的标签,一旦打上,一生都会有伤疤。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责罚而愤怒,自尊心受伤,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间崩溃,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说我是小偷,那我就继续偷给你看!”
前段时间,科大大看到一条令人愤怒又心痛的消息:一个孩子被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公开指认为小偷,并且录制了「认罪 」视频。
可孩子的解释很简单:只是觉得同学的笔好看,就拿起来看看,并没有偷走的想法。
然而,同学家长们都站队力挺老师,班主任发来的会给孩子「特殊照顾」「单人单桌」的信息,让这位父亲感到很无助。
有谁想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指认为“小偷”,会给这个孩子留下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我只是觉得它好看,就拿起来看看。」
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孩子如若被当众揭短,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可以追问,切忌逼问、戏谑、恐吓
如果孩子偷拿了东西,家长不要去质问、戏谑甚至恐吓孩子。
比如像:“你继续编,我看你能编成什么样?”
“我问你,你这钱到底从哪儿来的,你不说实话就等着挨板子吧!”
这种话会适得其反,只会更易戳痛孩子的心,让孩子不愿跟父母真诚沟通。
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回答去问,不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可以越问越细,这样他总会露馅的。
因为编谎话也是需要时间的,一瞬间没办法编很多个。
教育要趁早
回看开头的事例,科大大认为,教育要趁早,因为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有偷花7000块钱的胆量!
在这之前,他可能已经偷偷花了无数个7块、70块……而父母没有及时发现,没做好引导教育,以致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犯的错也越来越大。
再者,孩子犯了错,可以适当地惩罚,但不一定非得是体罚,即便是要体罚,也不能往死里打!下手不能太重!
还记得去年冬天,黄桥那个被妈妈打死的孩子吗?愤怒,真的会杀了孩子的。
还有,就算是打,也要关起门来打,不能公之于众。
最后科大大要说,父母的信任是孩子的底气,而父母的正确引导,则是孩子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给予孩子底气,同时也能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