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章的敬意

什么是文章的敬意

文章分有三六九等,自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不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打磨加工的文章,同时在文章的背后有厚重的人生经历与对生活的思考。这类文章,无论是谁都会肃然起敬,耐人寻味的深度总是让人品尝到精致的美丽。而站在这类的文章之彼岸,风靡全网。更多的文字廉价,因为他首先就不是精雕细琢的精品,更少有是大师昏昏然乘势而发如《兰亭》一般的厚积薄发。心灵鸡汤渐渐从育人第一步,用感动让人努力尝试的文章渐渐变成了可笑缺乏美感与厚度的文章。前者自能于字里行间看出对生活、人生的敬畏与充满了对读者的敬意。这些瞒不了任何人,尤其是那些细品经典之人,挑剔的眼光和自己几十年的阅历都不是一纸空文可以触动的廉价物事。用一句经典台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假如文章粗制滥造,你又何以堪称作敬人者?而粗浅如萍,又何以堪当作品二字?

显然,乃至于充满敬意的文章也应得区分。或琢磨精致,遍遍删改。或压抑时久,一朝涌发。这便是司马光与王勃的区别。然纵使才气凌然,王勃之“戏为”之作,却实难登大雅。司马光之流,稳扎稳打提笔著说,基本功到章句词工,乃至于提笔行书都堪称大能。《资治通鉴》成书294卷历时十九年,鸿篇巨作,行文之间,无丝毫删改。就此般定力与文法手段,便非通常立言者所能及。更不谈纵横千年的历史记录与有关史实的写录筛选。大师成笔,诚意显显。更不难考虑到,这精致别雅的三百万字的背后,又有几个三百万字呢?此般敬意,体现在文字筛选上的谨慎与对事实的考量思考,同时又切合史学文法,兼顾理性客观。同时,达到这般鉴赏能力,有如此定力与深究,便又是一番刻苦的修炼的结果。鸿篇一本,便是大师之路的映射。而子安、子健之徒,应又是另番考量。不得不说他们文赋篇章确实别致,年少得志,自然神采飞扬,字里行间走出的志气奋发都不同于常人。他们可以把技巧做的融汇贯通大家之境,但不免带了青年人的轻薄与对人生厚重的偏见与激进。天才少见,而有慈宁安详之气度拥抱生活的天才又更加少见。同时天才或招妒或招难或受人崇拜,而这些恰恰是有碍此番气度养成的经历。如若谈及花洒云落风花雪月,更是令人担忧天才的泯没。而恰恰这番人杰留下最引起人共鸣与肃然起敬的,不是天才早年之作,而是其走过劫难,伤心失意只时困苦不堪压抑时久的一鸣惊人!在一鸣惊人的背后的苦心思虑与对生活的反抗与无奈的颔首,这也化作文字,在笔走龙蛇时,烁烁发光。孤立的看“一蹴而就”的“斗酒诗百篇”是来自妒忌与崇拜之见。殊不知期间发不出声,下笔寥寥的迷茫与痛心,较稳扎稳打的第一类非天才人有可见的进度聊以慰藉,这般几乎是煎熬炼狱。同时,这堪行作,弃笔之人也不乏少数。

当然,并不是说单方面的自虐性的行为,就足以体现敬意。不加思索的一遍遍的粗制滥造的看似也十分勤苦,然而对于文章而言,便是一宗怠慢之事了。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文章又能好到哪里去呢?那般追求数量的作品,又何以堪为敬意?若说勤奋,我倒认为应考虑两个维度才是,一则劳心,二则劳力。二者缺一不可,就如夫子读书,不学则殆,不思则罔。二力相辅相成可以为作。机械的反复,又何以为进?更何堪为敬?

因此,如果说阅读有什么筛选,我定是先做这般的考虑。而正是这番考虑,滤去晃眼廉价的最高效的手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文章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