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台湾人的一顿晚饭---北京感悟集

题记:这些文章,是北京之行中的收获。有与人沟通所获,有独自静处沉淀所得。不论深浅,都是自己有所感触,且记之。


我和台湾有些渊源。还是很小时候,就知道有个台湾外公回来了(外公堂兄),在当时二外公新盖的楼房前,给全家人拍照留影。那该是第一张大家庭的全家福。照片上,我还是个儿童,傻傻的抬头看妈妈。

外公家原来是地主。解放前,有兄弟从军退守台湾,本要带个堂弟去作伴,行将出发才被长辈拦下。也从九几年起,每年都会收到来自海峡对岸的问候。虽小,却被外公捉来代笔,给对岸的长辈回信。经年之后,对岸的老人渐已故去,书信也就断了。

北京之行,借同事刘刚相邀,介绍认识较多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朋友,有幸得识Vincent(及另一台湾人)。初见面,很有礼貌。握手寒暄交换名片,平静自然,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一行五人至饭店落座,开始点菜。Vincent递过来另一本菜单,说是让我们也点,每人都点自己喜欢的。我以为是客气玩笑,结果他点了两个菜,还真把菜单提给了另一友人。我微微诧异。风格还是比较独特的,这大概就是差异吧。

饭桌上闲谈。Vincent的风格,平静不张扬,观点专业。他们做云计算底层,而我的规划在Paas/Saas层应用,业务没有重叠,并没有太多的火花。而后谈及旅游,讲起台北的气候,和北京相差很大,和杭州差不多;人口多,却只有300W,房价很高,折合人民币也就大概3W,和北京相差都很大。那里的交通,比北京好很多,但有很多摩托;但是移动支付却远远比不上杭州。Vincent说确实台湾的政府对支付安全管得太严,手机应用没有大陆方便。他说去台湾旅游找他,我说欢迎他来杭州。这是一个温厚得体的台湾人。忙得时候每个月要跑一趟大陆,每次都需要报备(申请),因为对他们这是出国。

临了结束,才知道他69年出生,真是完全没看出来,以为是四十不到。他将自己带来的筷子擦拭干净放好,饭碗也一粒米饭不剩。这是第一次和台湾人吃饭论道,感觉他有马英九的风格,可能台湾人都有这样的温润醇厚礼貌恪守,更有民国以来的传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台湾人的一顿晚饭---北京感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