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不知道"恋爱的犀牛"这剧,最早何时来的深圳,细细数来,都有十多年了吧,而且貌似每年都有?

因为孟京辉先锋导演的名头,我想看这个剧有些年头了。只是不凑巧,总也赶不上趟,要么出差,要么没留意,一再错过。

今年,终于在不经意间,在大麦网看到这部剧。于是,赶紧下手买票。

剧如其名,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犀牛在人类的眼里,自然是不懂得爱的;

或者,是以人类不懂的方式去爱;

或者,在犀牛间,压根儿没定义过"爱";

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身体/心理/情绪反应罢了。

说得对,这剧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失度的爱":

在执着的男/女主眼中,是爱;

换成稍许正常人的再看,这所谓的"爱",就只剩下"占有/控制/委曲求全"。

这也是一个关于"过度执着"的故事:

一个男人执着于对一个女人的爱;

而这个女人执着于对另一个男人的爱;

各自盲目执着,其后果可想而知。

男女主角的故事,都是:

过分夸大一个女/男人与其他女/男人之间的差别;

这种无望的爱情,往往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即使将自己降低至尘埃里,也不会得到自己所希冀的;

因为尘埃的命运,注定是他人要么忽视,要么恨不得扫除。

很棒的台词,借由"舞台式"的独白,试图演绎出这种执着“爱”背后的疯狂:

女主的如火山般,时而爆发时而安静得可怕的爱;

男主的看似云淡风轻,却一步步将自己/他人逼向死胡同的爱;

无论是哪种,都必然导向一种毁灭之路。

生活中,我们虽不易看到如此戏剧的独白,但却不难看到这种不易察觉的执着:

认准自己的看法/做法/态度方是正确的;

与自己稍有不同,就想出口/手纠正;

更不要说,完全背道而驰的东东啦,更是觉得不可理喻。

可是,如果容自己去细想,不带偏见地去了解他人背后的思路/逻辑/背景,下一层或几层去了解细节,就会发现对方的视角于他的立场而言,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如同剧里男女主眼中的“爱”与“爱法”,无论他人看来,如何不可理喻,于己看来,却是那么真诚无私。意识到这种"失度",才是改变的"转机"。

为方便话剧转承,结合一些时下流行的说辞,穿插笑点。个人感觉,这些笑点与剧情的呼应,在度的把握不够妥帖,不如孟京辉的另一部戏"圆环物语"来得那么顺畅。虽说这些段子,也能让观众哈哈一笑。只是这些笑点,多少显得有点突兀。

同去观剧的朋友说,若是没有这些笑点,这剧怕是一般观众会有点看不下去。我以为,这恐怕与眼下流行有关。

眼下流行的未必是有深度的,有深度的未必流行。快餐式娱乐日成趋势,而无些许深度/些许现实意义的的话剧,能算真正的话剧嘛?如同网传,当红小明星们,拍电视剧,摆拍且不用说台词,能算是真正的演员嘛?

总体而言,除去转乘桥段,主角独白足见编剧的功力,整个剧情结构清晰,推进节奏不错,算得上"有质量的台词/编剧"。只可惜,演员的表演功力,实在有待提高。看剧后,森森感到,该剧远低于预期。于是,立马去网上八了一下演员,果不其然,是2016年刚上的新演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新手们,继续加油;希望几年后,你们的表演亦能成为经典,不负该剧的盛名。

++++++++++++++++++++++++++

喜欢我的文字,就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简容生活”,给我留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恋爱的犀牛"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