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文:好爸妈在线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迈入社会的门槛,注定会遇见不适应、绊脚石等挫败的时刻,区别在于有准备的孩子和没准备的孩子应对完全不同。
有备而来,具有抗逆力的孩子,父母会做些什么让孩子感觉好,不惧挫折爱上学呢?
去年今日,大宝正在上幼小衔接的暑期班,眨眼便上完了一年级。对于幼升小阶段,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愉快适应小学生活,亲历后体会更深!
果然是: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有一项功课,万万不能忽略,且听我说……
先来看邻居小文的故事:
从大班开始,小文爸妈就让她上学而思、书法、英语等各种特长兴趣班,一年级放学后也对孩子作业、习惯狠抓不懈,小文成绩不错,但平常看她没啥笑容。
有一次跟她妈妈聊天才了解到,孩子每天拖拉磨蹭不愿上学,因为老师经常批评她上课开小差聊天、画画,同学有的也不爱跟她玩,每当她遇到没人和她玩、成绩表现稍逊等情况,一下子就情绪大发,不愿参加班级活动。
让父母很是头疼:明明都为孩子呕心沥血了,怎么孩子还是过不好小学集体生活呢?
正面管教背后默默站着的心理学大咖阿德勒,他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提到:“儿童在学校的种种错误或逆反行为,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对这一环境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孩子缺乏归属感、自信心等,才衍生出各种让家长老师苦扰的行为。
显然,小文的父母重视知识、技能、习惯这些幼小衔接看得见的准备,却忽略了一些看不见的社会能力、抗逆力等软能力准备,而后者常常与孩子的自我认知相联系: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同学?我受欢迎吗?我能独立克服困难吗?等等。只有当这些答案是正向的,才会自我感觉好,从而做得更好!
那么,幼升小这一年,怎样帮助孩子感觉好,不怕受挫呢?
我参考了「国外青少年抗逆力培养模式」来尝试帮助孩子做好幼升小的准备。
具有抗逆力的孩子,也会有良好的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有能力应对成长中的挑战与挫折,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
国际抗逆力研究计划IRRP(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通过教授学生“我有”(I have)、“我是”(I am)和“我能”(I can) 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抗逆力。家长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帮助孩子提升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抗逆力,充分准备,不惧挑战。
A.赋予归属感,让孩子知道“我有”什么支持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天8个小时的学习环境、规则大变,孩子需要有安全感和受保护的感觉,才能更快适应新环境。为此,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外在支持与资源,是父母首先要做的第一步。
刚上小学的小朋友很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回家总是要大吃一顿才能平静下来开始写作业;在家上蹿下跳,老是想找爸妈开个枕头大战……你可以回想或想象一下,自家的孩子可能会怎么回家宣泄他在学校一天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
这时,父母需要先表达和善与理解,“任性”、“没礼貌”、
“不守规矩”等等教育的话,在孩子听来都跟让他面对新环境一样带来不安,这时爸妈要忍着不评判,在“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他人、环境)原则下可以适当允许情绪的表达,心静下来才容易彼此连接,正面的联结带来最大的支持与归属。
「正面联结」可以包括这些方面:
关注感受:
“孩子,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如果孩子说没有什么好心情,这也是你接近孩子真实状态,提供恰当支持的机会。
倾听想法:
当孩子做出那些你看不惯的行为时,先倾听孩子:“近来看到你放学回家……你是怎么想的?”倾听带来接纳的感觉,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空间。
发现资源: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想到找哪些人帮忙呢?遇到新挑战,可以找爸爸妈妈聊聊,多几个脑袋可以想出更多不一样的办法,你要不要试试看?”
建立信赖:
与孩子一起发现老师的美,建立对老师的信任感。今天哪个老师做了一件让你感到新鲜/开心/惊喜/安心……(此处省略N个正向感受词汇,父母先积累去吧)的事情?如果遭遇困难和挫折,你会怎么向老师求助?
正面联结能够在孩子身边形成支持关怀的氛围,从而帮助孩子获得最需要的归属感。
B.培养乐观感,让孩子发现“我是”怎样的人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强调孩子的乐观感是可以培养的,主要取决我们怎样帮助孩子看待当前的逆境,若将当前的逆境看为暂时的、个别的和外在的,就能比较乐观及正面地面对逆境和困难。
例如:遇到孩子有挫败、做不好的事情,引导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对失败的看法,及时发现负面的信念,比如“我很笨”“我总是做不好”等。
帮助孩子看到,只是这一次的暂时现象,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引导孩子正向归因,比如这一次只是信息收集不全,然后鼓励孩子想办法,下一次想有哪些提高?怎么样能做到?需要哪些帮助?
在幼儿阶段,就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挫折包装下的成长礼物,传递“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的积极信念。在乐观的成长性思维模式下,激励孩子探索、找到自己的学习风格、发现个人优势,从而获得稳定的乐观感。
幼升小后学习趋向学科化、系统化,父母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发现「学习风格」:
一是发现孩子学习中最常用、最得意的感觉器官,比如我家大宝就喜欢用耳朵学习,他很喜欢听书和各种音频,听让他特别容易接受大量信息;而他表哥则是喜欢视觉型学习,爱看各种图片,还有其他如运动、操作等感官。父母要做的就是提供他喜欢的媒介,激发学习的持续动力将会事半功倍。
二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对哪些科目更感兴趣和擅长,比如对语言文字比较敏锐,记忆力和理解力好,从而多鼓励孩子,让他迁移扩大学习上的效能感,用成功引发更多成功!
三是运用鼓励,与孩子共创“我的优点列表”,通过收集家人、老师的鼓励和正向反馈,以及孩子的自我评价表现,整理出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作出的努力和进步,转化为他的优点,长久稳定的归因有助于孩子将好行为内化为好品质。
C.发展效能感,让孩子自信“我能”拥有能力
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社会能力,发展在集体中有能力、有贡献的效能感,而这完全可以提前在家庭互动中做好准备。父母最能帮助孩子提升的效能感包括:
“我能体会情绪”:
在亲子沟通中,通过示范性的表达,引导孩子察觉情绪的信号,比如喜怒哀惧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在孩子欲求不满感到沮丧时,引导孩子正面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导孩子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想法和感觉可能会不一样,在他生气之时,原来妈妈是难过的。
孩子具有初步的同理心,是他上学后交朋友、受欢迎的通行证哦!
“我能解决问题”:
幼儿爱提问也爱依赖大人,善于利用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不急于教知识答案或出手相救,以耐性提升孩子的解难能力。这是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克服困难,鼓励孩子想出各种选择,懂得运用资源及寻求帮助的过程。
每当孩子自己找到更多的办法,并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他内心“我能行”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亮。
“我能与人合作”:
首先用绘本故事激励孩子的合作精神,此类绘本实在太多,找度娘就能给你丰富的选择。有了对合作的积极认识后,就可以在家庭游戏中锻炼合作能力。其中,合作做家务是改变孩子不愿动手参与的好办法。
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让孩子体会与人合作、对家庭作出贡献的自豪感,从而在上学后对班级合作、贡献集体有更多的积极体验基础。
“我能达成目标”:
父母可以向孩子传达合理而高的期望,比如准备升小学的暑假,告诉孩子即将是小学生了,你会更加自律和有想法,爸妈不准备安排你的假期,我们一起协商暑假有什么目标,引导孩子制订计划和惯例表。然后父母提供资源、目标拆分成小步子,每当达成一步就给予鼓励。
帮助孩子多次获得目标达成后的效能感,会让孩子更愿意在上学后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最后的最后,一般都是绝招。
让孩子有能量面对幼升小的挑战,终极一招是家长接纳失败、犯错、不完美的成长转折期。我们希望孩子长大成材,就不能仅仅低头顾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更要抬头看向10年、20年以后,孩子具有哪些打不败的信念与内驱力,可以适应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变幻莫测的未来。
幼升小,可以看作是人生马拉松的里程碑,培养孩子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的一次重要历练。可以允许失败、落后,但一定要让孩子相信他能从挫折中获得成长!
点击“好爸妈在线”即可了解更多知识
本文版权归“好爸妈在线”所有,欢迎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 陈雪莹
出处:好爸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