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焦躁,拒绝心梗!

今天朋友来家里玩,两个娃的宝妈,小的刚会蹒跚走路,大的读四年级,来我家找我的原因,是听说我会弹一点古筝,想让我跟大娃谈谈看她适不适合学弹琴。大娃经常来家里玩,跟我很熟悉。我刚把甲片帮他缠在手上,她就“李未央”上身了,手指飞舞乱弹一气,我来不及心疼我的琴,只看她这个状态也还是挺可爱的。因为喜欢的电视人物弹琴超厉害,也想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至少我当初这么大的时候,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制止了她继续蹂躏我的琴以后,我就从手型开始教她。然后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我教立手型,朋友也跟着教,一个问题出现了,她比我还快的指出来,然后去纠正;我教娃拨弦,朋友就在旁边监工,这不对那不对,结果没一会儿,大娃就开始叫手疼要休息一下,转身就又变身九指琴魔瞎弹乱奏了。得,估计小姑娘在想,以后都是妈妈陪着练琴还不如不学。这也是我当时那一瞬间的想法。其实今天的体会挺奇妙的,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难遇到。因为朋友跟我太熟了,然后今天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教授场合,所以反而暴露出,她的常态化的教育焦躁。

因为我的女儿还太小,也还没有什么出框架犯错的可能。所以我也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心梗”契机出现。不过从今天的课程里还有恰好发生的小插曲,我有了几个小的心得。一呢是焦躁来源于对孩子优秀的期望,中国父母很神奇,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而当孩子表现出来没有那么的不同凡响是,自己心态就先失衡了。所以就急着用批评表态:我可是知道孩子问题的父母,不是那些惯出熊孩子的大路货哦。二是家长不懂的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总是有拔苗助长的心态,希望孩子快点再快点,然后去比右比差,不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如果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三岁以前不懂分享是正常的,六岁前不懂换位思考是正常的。知道孩子每个阶段最低的标准,再去看待问题,心态会平衡很多。那我自己来说,孩子吃不吃辅食、吃多少,长几颗牙、说几句话、认识几个物品、身高多久有变化,一个阶段内胖了瘦了,我都心里有数不会被家里人左右,所以也很少焦躁。第三呢,说一个心里话,只要有了孩子不管多大,他都在侵占你的私人空间,你要跟他分享时间、情感,这种侵占本身就会带来焦躁,每个为人父母都会有的这种焦躁和无力感,当我们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变成负面情绪流露出来。这个时候也只有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能去包容和消弭掉这种负能量。

总结一下今天所学,对于孩子来说,陪伴而不去干涉,帮助而不去推翻,理解而不去说教,才是最好的爱。太多的父母打着爱得名义绑架孩子接受自己的规划。听不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当我们自己在受到否定、摆弄是我们有多烦躁和愤怒,小宝贝们也是一样的感同身受,多去换位,多去共情,多去积极倾听,可能会少很多“心梗”的案例吧。就算作业没做完又如何,既然说了不需要孩子多完美,只要他快乐健康就好,那就在他快乐健康的时候,多一些健康陪伴。等你慢下来让他觉得有人听到了她的心声,也许你想要的一切都会默默降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停止焦躁,拒绝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