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60 学习方法反思】

        随着临考时间越来越近,心里莫名地有些发慌。尽管今年很早就准备,可是到现在也没有掌握地特别稳,总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反思。

          经过去年的尝试以及失败,今年报班去学习建筑实务这门课程。在学习中,确实发现报班的好处,因为很多图片不需要自己去搜,有些专有名词经过老师的讲解,变得更容易理解。然而在快要考试的这段时间,我反思这次学习,越发觉得自己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很好地改善。

        首先从考试的角度,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看似没有掉以轻心,实际上还是有点低估考试了。因为去年自己随便看了看去考,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今年报班听课,每天基本上都有在学习,所以有点低估,认为应该没问题,于是自己就真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学习了。可是,当自己对这门学科有一定了解以后,反而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弄懂,觉得自己很无知。考试一方面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明白重点在哪里,但是这会让你局限于此,结果就是依然无法打破自己之前的认知,就是即使通过了考试,你依然没有自信说自己对这一方面比较懂。

          其次,这次在学习建筑实务中,虽然我已经试着从死记硬背转换为理解,但是由于没有相关专业的术语积累,死记硬背依然成为主要方式。在记忆时,我也尝试着从整体结构框架,知识逻辑体系来理解,但是实践得很不够,并没有真正做到自己去回忆整个逻辑框架。我在追求一种速度,让自己显得很用功,可是每次到最后,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假勤奋。很多应该停下来,搜搜,翻翻其他资料的时候,我都没有进一步深入下去,而是停留在表面。应该自己整理框架的,我没有动笔去自己回忆,而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然后就是死记硬背。然而,当你对一样东西,一个名词一点认识基础都没有时,死记硬背自己就显得很困难。

        这是我一直不自信的地方,因为即使考了个高分,我始终觉得自己其实依然不懂,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一方面的知识。

        为什么我不能那么主动地去学习呢?如果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纯粹是为了考试,所以并没有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那么其他的学习和现在这个状况会不一样吗?我回顾了一下过去的各种学习,结果发现都是没有调动起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每一次的学习都只局限于现有的书本或资料,自己并没有针对其中的难点困惑点去进一步搜索寻找答案,以求把它真的吃透搞懂。并且每一次的学习,第一遍我总是在寻求快,总是想先看到结果,然后告诉自己,以后有时间再去回顾,事实上后面的回顾已经把自己思维定式了,并没有把很多知识点去理解透彻去运用和实践。这就是自己学习流于表面,即使看似努力学习实则非常懒惰的状态。

          探索与运用,这是自己学习过程中最缺乏的因素,简单粗暴的方法——死记硬背加上浮躁的心态,让你始终无一所得。不曾静下心来思考知识的运用,不去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去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也不去将其整理成自己的思维框架,一切都变成了零散而碎片话的信息。这些信息非但没有帮你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反而占用你的脑容量,填塞你的灵魂,让你更加无所适从。

        曾经看过《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这篇文章,他说: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写出来后,我却发现原来如此之简单:

  •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这就是自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

          那么,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通过这次的应试考试学习的反思,接下来,自己应该如何切实地去改进和提高呢?

          首先要坚决摒弃寻求“快速”这一想法。因为想快,所以不会花时间去整理,去思考和运用,追求的只是表面的进度快。如果遇到知识点像李叫兽的方法去做,是快不起来的。

          其次,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去探索。不要试图用无用功来掩盖自己的惰性,运用互联网搜索,去自主学习,通过图、视频等等其他的途径和方法去切实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记住第一条,不图快,放慢脚步,即使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不会一帆风顺,不要因为试图寻求快而绕过阻力,直接放弃。

        最后,明白探索中的时间花费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你寻求的答案,更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也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要因为挫败而放弃新的学习方法的尝试,慢慢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week60 学习方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