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 2016读书雷达

ThoughtWorks 2016读书雷达_第1张图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可获取文中提及图书的豆瓣链接)


由来

在2013年4月份,ThoughtWorks中国的员工张逸和刘龙军根据自己在ThoughtWorks的工作和学**经验,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以及参考诸多其他同事的建议,制作了第一期读书雷达(为什么是雷达,请参考ThoughtWorks的技术雷达,以及如何打造你自己的技术雷达)。伴随读书雷达的,还有一份精致的雷达图,以及一份张凯峰根据雷达整理而成的豆列。

而三年后的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对这份读书雷达做一次更新,这是更新的读书雷达图,以及对应的豆列。(点击这里下载pdf版本)

ThoughtWorks 2016读书雷达_第2张图片

贡献者:禚娴静,王健,姚琪琳,于晓强,韩锴,张凯峰

ThoughtWorks作为一家学**型组织,颇为看重每一位员工的学**能力。事实上,大多数ThoughtWorker的骨子里,都溢满了读书的基因。与书相伴,与书为伍,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惯。当**惯成为自然时,书籍就成为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如果说人文历史哲学等书籍是一碗心灵鸡汤,技术书籍大抵算得上是一味营养素,读之可以直接带来养分;可若是不了解自己究竟缺了哪一种营养,乱吃乱补,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所以,这次时隔三年后对读书雷达的又一次更新,完全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不仅仅为我们自己和同事,为社区,呈现这样一份书单,更是对过往三年的知识的一次沉淀,向过去这段时间伴随我们成长,帮助提升技能的知识的一次致敬。


更新

象限

首先是分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象限。在上一期的读书雷达中,你会发现有这样四个象限,用来尝试把不同的书籍归纳到不同的分类下面:

  • 编程实践

  • 架构与设计

  • 方法学

  • 思想与领导力


而在讨论新一期的读书雷达过程中,以及选择合适的推荐书目时,我们发现旧的四个象限已经很难再覆盖新的选择,所以我们尝试从新的维度去尽可能地覆盖想要推荐的书目。主要是从个人和组织两个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涉及到的书籍进行推介。这四个新的象限分别是:

  • 编程与实践

  • 提升与修炼

  • 流程与交付

  • 思想与领导力

等级

而每个象限内部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基础、进阶和高级。在雷达图中,读者可以根据该书在图中距离圆心的远近,判断它的难度级别。我们还使用了不同的图示来表达对每本书的倾向性意见,其中,橙色的三角形图示代表“强烈推荐”,蓝色的圆形图示代表“推荐”。我们希望这类书籍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在这个层次上,强烈推荐可能就意味着必读。

我们尽可能把合适的书选择出来,放在自认为合适的象限,并给予某个等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这些书唯一的选择和定位。相反,它们的位置只是表明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对它们的某种喜好和定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会有人开始认识它们,重视它们,并把它们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推荐语

挑选书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在读书雷达的头脑风暴中,面对如此玲琅满目的珍宝,不由自主,爱不释手,对最终进入雷达的书目喜爱有加,而对没进入雷达的好书更是耿耿于怀。只能说我们尽了最大的可能,把最合适的书罗列进来。但其实还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在设立这样一个雷达书单,不然简单的清单也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1. 尽可能选择近两年出现的新书,尤其是没有在前一期雷达中被提到的书目。

  2. 针对对软件构建有持续热情的读者,他们有想法有意愿,但需要阅读和知识上的方向指导。

  3. 书单有浓烈的ThoughtWorks风格和意味,读者进而对软件,对如何成为成熟的软件咨询师,甚至可能对ThoughtWorks产生兴趣。

  4. 综合大而全的书单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在于从各个维度来推荐最合适的书目,即使是很小众的书目。

跟之前一期不同的是,这次我们针对新引入的书目会做几句话的点评,对这本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期雷达,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位置,给出几句推荐语,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雷达

编程与实践

基础篇

  • 白帽子讲Web安全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识必备书籍。

  •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实践和模式

  • 重构

  • 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 程序员的职业素养

  • 软件开发践行录

    ThoughtWorks聚集了很多爱思考爱分享的人。本书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群极有天分的软件精英的思想和观点的汇聚,是他们多年的宝贵实践经验的凝结。涉猎广泛,通俗易懂,相信你读完肯定会有收获。

进阶篇

  • 实现模式

  • 领域特定语言

  • Building Microservices

    微服务是支持可演化性的一些一起协同工作的小而自治的服务。许多组织发现这种细粒度的架构让系统更具弹性,扩展,也能增加团队的自治。但是,大量的服务会导致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必须处理。这本书作为一个一站式商店包含微服务涉及的各种主题,并且通过在ThoughtWorks,Amazon,Netflix和其他公司的具体实践,帮助大家了解微服务。

高级篇

  •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 修改代码的艺术


提升与修炼

基础篇

  • 程序员思维修炼

  • 金字塔原理

  • 暗时间

    为什么我每天都看书学**进步却并不明显?为什么有些人玩得时间不比我少学的时间不比我多,但却越来越牛?也许刘未鹏会给你答案。

  • 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

    每门专业都有其灵魂,或者说启蒙思想。黑客精神伦理及其独特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今天软件业的形态。这本书对“黑客”的起源及发展做了详尽的阐释。对于一位以计算机,尤其是软件为职业的人来说,这本书将带你“寻根访祖”,探寻我们日常工作背后的哲思。

进阶篇

  • 系统思考

  • 咨询的奥秘

  • The Trusted Advisor

    这本书初看有点儿像中文版的“厚黑学”,但是它内容并不是教读者取得个人功利的最大化,而是如何与他人合作,达到“win-win”。它的内容虽然涉及作为顾问如何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价值,不过书中的建议操作性很强,完全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范畴——我们每天与他人的交流很多都是向别人提建议或者接受别人建议的过程。最初我担心这本书的内容不适合“国情”,但后来的经历告诉我,在沟通与协作上,全人类都面临相同的挑战。

  • Unix编程艺术

    UNIX作为一款软件,绝对是人类的工程史上的奇迹,今天最重要的系统几乎全部运行在UNIX或其变体之上。它诞生于软件工程方法论的“创世纪”。得益于数位天才的努力,UNIX将他们的智慧全部包容进来,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KISS,YAGNI原则。不过这些智慧大多以源代码的形式保留在磁盘上了。所幸Eric Raymond的妙笔让这些睿智跃然纸上,触手可得,也让后人可以不断地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动力。

高级篇

  • 分析模式

  •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

    本书适合于那些已经具备面向对象编程基础并想进一步提升的开发人员,它告诉我们:好的软件不只是用好设计模式这么简单,而是要能够准确地表达业务意图,达到“代码本身即是设计”。

流程与交付

基础篇

  • 硝烟中的Scrum和XP

  • 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

进阶篇

  • 持续交付

  •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 敏捷软件测试

  • 精益软件度量

    软件度量是当今软件开发行业的热点话题,但同时也是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一方面软件企业管理存在度量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推行软件度量的实践上问题颇多、效果不佳。人们迫切需要破解度量难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软件度量的实践方法。而这本书从精益理念的角度,尝试重新梳理在中等规模到大规模软件开发中度量体系设计和实施的思路。

高级篇

  • 发布!软件的设计与部署

  • 看板方法

  • 实例化需求:团队如何交付正确的软件

  • 精益和敏捷开发大型应用指南

    精益和敏捷在很多人眼里只是那些小而美的团队才能玩的转的工具,在大团队大项目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源于和已有组织结构,沟通结构甚至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匹配。而大团体如何运用精益思想和敏捷的原则与实践开发?相信看完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思想与领导力

基础篇

  • 门后的秘密

  • 部落的力量

    如果你幸运的话,在你的一生中,会有一些经历让你难忘,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都会不自觉的想起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从中寻找答案,你在努力让自己身边的环境回到“当年”的那个状态,虽然已经物是人非。如果你不能,你会痛苦、无力、抱怨世事不如以前了。

    然而“当年”那个状态到底是什么状态?所谓伟大的团队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如何交互的?所谓团队建设究竟应该怎么做?你又如何领导你的团队到达这样的状态?

    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你一定会多多少少的遇到这些困惑,我强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因为,毕竟,软件是一个协作的游戏。

进阶篇

  • 精益思想

  • 第五项修炼

  • 影响力

    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同样的观点为什么不同人说出来的大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这就是影响力这个武器的威力所在。影响力的打造和经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让我们做到事半功倍,节省更多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

高级篇

  • Agile IT Organization Design

  • 管理3.0:培养和提升敏捷领导力

  • 精益企业

    “精益”的概念源自于二十世纪末期美国人对丰田制造方法的研究,总结出的可以同是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秘密。“精益创业”将这种方法用于初创企业,并随着很多硅谷的明星公司以及国内很多创业奇迹故事而流行开来。于是很多人开始认为只有小型的初创企业才能谈及“精益”。本书的三位作者以他们自身丰富的经历告诉我们,同样的原则、方法、实践也适用于“恐龙”般的大型企业,从而保持它们与“初创公司”的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thoughtworks,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