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编辑:Amus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282352
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如果侵权,会删文处理
作者:张松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282352/answer/896785775
刚刚忙完ddl,来谈谈感受。
前一段时间follow了两篇CVPR19 oral的工作,发现作者即使放了开源code,也根本复现不出来他的点数,对CVPR质量有点失望和担心。
其实很多人抱着中不中没关系,收获一波review也行的心态贡献了大量负样本。
巨大的投稿量导致很多刚刚初入这个领域的低年级博士硕士研究生被邀请帮助审稿。
有不少reviewer到了最后审稿期限才开始匆忙粗读一下,就给出了评审意见。质量可想而知。
一方面大幅降录用比例会影响领域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不加控制,同行评审机制会越来越noise,感觉只能由就业市场动态调节了
作者:孙培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282352/answer/896799654
我觉得很多人上来就喷科研taste给我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借用两张微博红人的截图,表达我的2个观点(发大佬的微博,侵权请告知)
观点1:没有人愿意发水文章,更没有人愿意读水文章,但是为什么还是这样年年这样?评价体系啊!中国人口啊!!家里没矿啊!!!
评价体系:学生是弱势群体,据说某大厂sp的bar是三篇顶会啊,你没有paper面试时和面试官谈科研taste?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有了职称才能有funding,没有funding没资源你和我谈solid工作?所以,职称哪儿来?顶会文章。
中国人口:很多人就觉得那就关注质量啊,简历那么多,怎么看质量?面试官整个招聘季,什么也不干了,一个一个和你深谈?你也不能上来就说object detection比saliency质量高吧。但是,中国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怎么评价?中国每年那么多老师评职称,怎么评价?
家里没矿:这儿的矿不是单纯的指票子房子车子,文章也算。两三年前已经有文章的大佬们,现在和新韭菜们说要耐得住寂寞,可能已经忘了当年自己没文章时在发水文章和憋大招时的纠结。
真正的科研,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是疯子或者富人的世界。疯子是指性格里有一股不成功便成仁,富人是不成功便回家继承财产。
观点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佩服离开CV的人,因为沉没成本这么大,他们也勇敢地迈出去了。
但是有些人离开的时候表示自己是不屑于水文章才离开的,那我就不懂了,硬骨头您啃了吗?(此处不是指那些发现自己对CV没兴趣从而去探索其他兴趣的人)
就算你没啃硬骨头,那就CV圈目前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死局,您倒是给点儿建议啊?或者出一份力啊,说风凉话谁不会啊。
下图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top学校的老师真的有一股大师风范,他们看到了问题,不是说几句评论了事,而是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哪怕是一点点的去改进。
作者:Emphasi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282352/answer/896836510
CVPR 这两年文章多,说明研究者数量增加了,这样能做出好成果的人肯定也增加了,对于我们这种理论薄弱的组来说压力很大。
我导师觉得纯做视觉理论肯定拼不过,因为计算资源、人数都劣势很大。不说电脑(计算资源)的问题,就说人数,别的组一年招六七个硕士,我导师因为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带,所以每年三四个硕士就不敢多招了,否则顾不过来。博士也不好招,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会读国内的PhD,嫌出山速度太慢,资源和条件又普遍比国外差。
现在他在转工业视觉,做工业现场用的视觉定制化产品(本来就有不少德国/瑞士/日本在精密制造业方面的人脉),追求落地效果。论文也准备转向仪表、测量、工业电子等方向的IEEE Transaction,靠应用效果取胜,多写那种力量型的文章。
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路,不一定都要做理论的,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算法,能做出产品,实力也能得到认可的。
当然关键还是得能做出产品,因为这行当基本是外行领导内行,最后考核指标是“提升百分之多少生产效率,节约多少成本,增加多少营收”之类的,其实要求非常solid。而且项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perfect_iscas」,添加好友后即可获得10套程序员全栈课程+1000套PPT和简历模板,向我私聊「进群」二字即可进入高质量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喜欢文章,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