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比算法

最近小组长要求我做一个HMM的专题算法报告,后来发现HMM里用到了Viterbi 算法,且是核心算法,结合网上各位大牛的博客和自己的理解。
百度百科的维特比算法定义: 维特比算法 是一种 动态规划 算法用于寻找最有可能产生观测事件序列的- 维特比路径 -隐含状态序列,特别是在马尔可夫信息源上下文和隐马尔可夫模型中。
你们能看懂吗?

原理

根据动态规划原理,最优路径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最优路径在时刻t通过节点it*,那么这一路径中“从节点i1*到终点it*的部分路径”对于“从节点i1*到终点it*的所有可能的部分路径”来说必须是最优的。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只需从时刻t=1开始,递推的计算在时刻t状态为i的各条部分路径的最大概率,直至得到时刻t=T时状态为i的各条路径的最大概率。时刻t=T的最大概率即为最优路径的概率P*,最优路径的终点it*也就同时得到了。

         之后,为了找出最优路径的各个节点,从终结点iT*开始,由后向前逐步求得节点iT-1*,..., i1*,得到最优路径I* = (i1*, i2*, ..., iT*)

维特比算法说白了就是动态规划实现最短路径,只要知道“动态规划可以降低复杂度”这一点就能轻松理解维特比算法
维特比算法是一个特殊但应用最广的动态规划算法,利用动态规划,可以解决任何一个图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而维特比算法是针对一个特殊的图——篱笆网络的有向图(Lattice )的最短路径问题而提出的。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凡是使用隐含马尔可夫模型描述的问题都可以用它来解码,包括今天的数字通信、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拼音转汉字、分词等。——《数学之美》 ps 多处摘录此书,不再赘述。
反正我是没看懂。简单的理解一下算法思想。上一篇 我也谈到了动态规划的思想。Viterbi算法就是利用了动态规划的思想,单单说维特比算法没有什么意义,个人感觉,只有结合HMM才能激发它的洪荒之力。
篱笆网络有向图的特点是同一列节点有多个,并且和上一列节点交错地连接起来。同一列节点代表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的状态的并列,大概因为这种一列一列整齐的节点和交错的边很像篱笆而得名。

假设上图每一列分别有n1……nn个节点,如果不使用动态的话,那么计算复杂度就是O(n1*n2……nn)。

而维特比算法的精髓就是,既然知道到第i列所有节点Xi{j=123…}的最短路径,那么到第i+1列节点的最短路径就等于到第i列j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第i列j个节点到第i+1列各个节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这是一句大白话,所谓中文伪码。

分析一下复杂度,假设整个篱笆有向图中每一列节点最多有D个(也就是图的宽度为D),并且图一共有N列,那么,每次计算至多计算D*D次(从i列的D个节点中挑一个计算到i+1列D个节点的距离)。至多计算N次。那么复杂度骤减为O(ND2),远远小于穷举O(DN)。

例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