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去掉,你还剩什么?

早在九十年代初,加入跨国公司中国总部,进入外企工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九十年代能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多数都是世界500强,这些公司品牌影响力大,所以外企员工都喜欢用公司名称与外界沟通,公司的品牌似乎就等同于个人品牌。

但随着这些年内、外部竞争愈演愈烈,再加之透明天花板(到一定程度基本上就升不上去了)的存在,限制了很多本地员工的发展,如果不幸再遇到裁员被离开时,那么,当你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去掉时,你还剩什么?

如果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去掉,你还剩什么?_第1张图片

这种现象不光是外企,民企甚至国企都一样。现在的人们职业生涯周期都比以前长很多,人社部5年过渡期推迟退休年龄计划我们应该有所耳闻,这样算来我们的职业生涯周期要比一些企业还要长。如果我们仅靠企业而活着,想着一个企业可以让我们干一辈子,或者说认为这家企业不行了,再换一个就可以度过经济危机,那你就快进入破产边缘了。

举个例子,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接管,一些软件已经可以读取X射线,判断准确率几乎比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高一倍;而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输入速度要比人类快300%。如果一项职业66%以上的内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完成,即被视作“可被取代的工作”。牛津大学发表一份工作报告中预测47%的职位将在二十年后被取代,有人甚至认为,用不了二十年。

而这正是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时代都变了,人还是不变,该有多可怕。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度思考,找回自己,找到出路。

他们开始定义自己的成功版本,你期待的成功是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和优先事项是什么?你怎么定义一份好工作、好职业、甚至是好人生,这些问题的答案搞清楚了,就能帮助你在职业方面做出更好的,更加笃定的决策,否则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你将不停的徘徊与纠结在各种选择中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以及我这个阶段的价值在哪里?

新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不再只看重学历职称这些比较传统的成功标志,而是看中你的技能和价值,积极心态的年轻人懂得建立联系,学习新技能,用自己的长处体现自我价值。刚入职场,他们就展示积极主动,敢于挑战的职业精神;到了职业成长期,专业技能,协调执行更为重要;至于到了高管职位,价值则应该体现在资源整合,团队领导以及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精神上。而有些管理者明明已经到了总监级,却还在表现积极主动,踏实肯干的初级阶段,给大家这样的识别度没有也罢。

不知不觉被带入的新时代,更多的是需要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未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他的个性和特长究竟有多出众,互联网时代太需要你有想法,有创新。但是这对于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但是变得更有主动性,更有独立性却是我们可以追求的目标。

我们太习惯于被安排任务,而又不愿承担责任,我们是按照工作职责与岗位说明书工作的一代,但这样就等于用一年的经验工作十年,结果会怎样我们一目了然。而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只给目标,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任务,你该怎么做,不会有人告诉你,你也不用等待指令,当个体越来越被清晰化后,你只有发挥你的主动性,利用你的长处,去面对问题,用创造性的处理方式去赢得“权力”,然后得到你想要的“利益”,同时承担对应的“责任”。人的主动性越强,可施展的空间就越大。

这个时代让人焦虑,也让人兴奋,它能唤醒人的天赋和兴趣,让你可以探索另一种职业的可能。

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兴趣释放,这些爱好和兴趣可以与职业息息相关,变得很实用,使工作更有趣,比如:管理者也是一名咨询师,CEO也是一名企业培训师,网管也能运行新媒体,健身教练同时也是一名减肥专家。这些爱好都是企业需要的能力,当你选择离开现在的职位时,这些爱好与特长能与你本身的职业优势进行重组,让的更具职业竞争力。当然,你的爱好也可以是小众的,与职业无关的,你爱好历史,爱好旅游,迷恋摄影和健身,没关系,只要你足够持久和定向,把兴趣变成能力,自然会找到兑换价值的平台,去对抗越来越近的职场倦怠。

如果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去掉,你还剩什么?_第2张图片

最后,我要说81年个人电脑出现,打字员面临着失业,这些人学会了使用电脑,成为了现在的秘书和行政助理,焦虑没有用,主动学习就不会落后。你也不用过渡担忧未来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不断优化个人能力,重构知识结构,保持行业链接,发挥个人天赋与优势。那么,我们的职业就不会消失,而只是改变。

周末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去掉,你还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