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近段时间,全国各大媒体先后曝光多起在校大学生借贷被骗案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京华时报报道,长春市吉林动画学院等7所高校50多名学生通过学生贷款平台贷款被骗,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校园贷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元。面对案件频发的校园贷乱象,建议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加大校园贷非法平台惩处力度,并提请人大尽快立法。
一、监管不力,缺乏规则。主要体现在审核过宽、变息重费、暴力征收。整治目的是要扭转、纠正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乱象。
但现有的监管规则因复杂而难以落地,更无法在短期内从根源上改变。
同时,盘踞在高校附近的线下高利贷因不属于网络借贷行业,并未纳入此次专项整治范围,由此导致校园贷市场黑中介十分猖獗、案件频发。
二、行业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平台没有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为目的,其利率、平台服务费、交易模式、产品也没有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没有建立市场淘汰机制。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教育引导不到位。校园贷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当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有些家庭无力负担孩子在城市消费、学习甚至是创业上的资金需求,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民间高利贷。
一些平台由对大学生扶持变成压榨。监管部门、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消费教育引导工作不够到位。
建议:
1、扩大专项整治范围,依法严惩高利贷组织和黑中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同意部署,互联网专项整治从今年4月份开始,到明年3月底结束。
在不到一年时间,要完成专项整治,特别是要实现银监会提出的“停、移、整、教、引”五字目标不太现实。
一是建议延长专项整治时间,直至目标完成。二是建议扩大专项整治范围,将线下民间高利贷组织和校园贷黑中介列入专项整治范围,确保专项整治“全覆盖”。三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法,为执法机关提供法律依据,形成严惩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2、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保证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一是建议监管层和校园要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既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
要实行市场淘汰制,让好的平台做大做强,实现市场自我净化;平台应当履行适当性原则,即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建立校园贷绿色联盟共享机制,将联盟成员单位对各自平台的借款人信息、黑中介等进行全数据对接,杜绝在校园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和暴力催收。
监管部门也可向社会招聘监督员,对不良行为进行监控,做到两个有力,即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有力,聘用的社会力量融入监督有力。
二是建议监管部门从平台和大学生两端入手,一方面,规范校园贷平台运营,对业务风控提出明确要求。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借贷资质进行严格审核,防止过度消费,明确规定平台将不能及时还款的借款人资料备案在“不良信息记录中”,并有权向公安、检察、司法机关披露相关信息。
三是建议由银监会牵头、学校参与,对学生已办理的信用卡进行全面清理,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关闭,对需要办卡的学生,借贷时必须有学生家长书面申请,否则任何平台不得办理。
做到三知情备案(家长知情备案、学校知情备案和平台监管系统知情备案)。鼓励困难家庭学生到利率低或无利息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学杂费。
3、强化教育引导,营造学生正确消费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严格落实教育部加强校园不良网贷风险防范监测机制,教育学生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外出管理,对学生社交活动进行风险预测和必要的监管,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学生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公安、司法、银监等部门也应定期到学校开展活动。
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应当为大学生兼职、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他们在不影响学业的同时,兼职一些如家教、保姆、文员等工作赚取生活费。
(本文选自雨燕江南《读来读趣》,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