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中国历史,可以摒弃狭义的民族主义,超脱民族感情以外,用更为公正、客观的眼光来分析历史。看惯了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写作,这些国外汉学家写的中国历史让人耳目一新,以下几本是美国 “汉学三杰” 各自的代表作。
01
《洪业:清朝开国史》
魏斐德(1937年12月12日——2006年9月14日),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史景迁赞赏他为1980年来最好的中国史学家。
这本书是近几年看得最厚的一本书,近900页,大部头。全书用15个章节,加上各种引书目录、后记等共计89万字,讲述中国王朝史中最具戏剧性的历史阶段——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后续20年清王朝的巩固。
作者认为,用来描述一个儒教王朝通过巩固对 “天下” 的统治,来赢得和保持 “天命” 的努力,被称作 “洪业”。本书对一个帝国如何陷入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新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进行了总体解剖与透视。
明朝后期,社会秩序制度性的崩溃以及贪污腐败腐蚀着明王朝的政权,党争、厂卫、宦官专政,皇帝不理朝政,卫所制度弊端、地方皇室的膨胀,社会变革迫在眉睫,而王朝政权毫无建树。边境各少数民族的崛起,特别是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逐步消除、吞并其他少数部落,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权力量。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向着征服天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吞并辽东,满汉种族冲突不断。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称帝,继续向东北进犯。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明朝宣告结束。明将吴三桂投降,1644年多尔衮拥戴6岁的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开始了大清200多年的满族天下。
满族人之所以能成功的统治中国,是因为清初的统治者,在汉族士大夫的帮助下,对儒家思想认同的意识形态进行重建。满汉的融合,使满族统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手段稳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生产。
《洪业》一书展现了魏斐德深厚的史学理论功底,超过了3000个注释,世界上相关的书籍几乎一网打尽,为了该书的写作,魏斐德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有能驾驭多种语言的能力,而且能毫不费力的把各种社会理论与原创性研究相结合。
国学大师吴宓说:“然彼之功夫,纯属有形的研究,难以言精神文艺”。尽管研究汉学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深入中国精神之堂者,毕竟微乎其微。而魏斐德无疑当属对中国学问有形、无形研究俱佳者,是喜欢明清史的人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02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孔飞力( Philip A.Kuhn)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
《叫魂》是他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他通过1768年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叫魂故事,对中国历史所做的解读非常高明和深刻,这本书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典。
本书共十章,从叫魂事件的萌芽、发生、发酵、到最后不可收拾的阶段做了全面、细致的阐述。由一系列稀奇古怪、扑朔迷离的故事和案件串联组成,使得 “盛世妖术” 这一看起来十分奇特、仔细想想其实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常见的现象,进行深层次揭露。
作者从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分别讲述了不同社会群体和角色对叫魂的理解和反应,讨论事件背后的种种历史背景。
第一个版本涉及到的是贩夫走卒、乡村愚妇等平民普通百姓的经历,叫魂首先是从社会底层爆发。在中国传统社会,妖术迷信和恐惧对底层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妖魔鬼怪、阎罗无常本来就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对普通人经历的叙述,对这个问题提供了社会层面的解答。
第二个版本就是各级官僚的故事。各级官员们尽管职位处境不同,品德操守各异,但他们都力图息事宁人、安抚民间的恐慌,制止谣言的传播。打击无事生非、挑起事端的衙史和地方无赖,本着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的心态,各级官员都不想把事前弄大。
第三个版本是专制君主乾隆。通过官僚集团独特的情报来源,乾隆皇帝知道江南发生的那些 “叫魂案” 。在乾隆眼里,凡是涉及到满清帝国 “社稷安危” 的任何问题,都是头等大事,即便仍处于萌芽之中,也必须予以清除。不仅如此,在叫魂危机中他对汉人官僚的表现很是愤怒与失望。汉人官僚之间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敷衍塞责才使得叫魂术在江南得以像瘟疫一样横行无阻、迅速蔓延。要清剿妖术,必须首先对这样的官僚机制加以整顿,一场自上而下的对叫魂术的清剿迅速在全国展开。
持续了好几个月的清剿,在制造了无数的冤案,残害了许多无辜的性命之后,才破绽百出而被迫停止。经过乾隆的军机大臣对押解来京的嫌犯反复审讯,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所谓的叫魂恐惧其实是一场庸人自扰的丑恶闹剧。最后在释放无辜嫌犯、绝大多数涉及此案的官僚,都因玩忽职守而受到降职、革职或者流放的处罚而结束。
作者把中国千年来的社会形态描绘得非常贴切,细节中分析出统治者恐惧猜疑的异族背景、官僚拘谨苟且的制度原因、乌合之众贪婪焦虑背后的经济格局变化。帝王要展示权威,官僚要升官发财,百姓要活命糊口,三者之间的畸形关系和互动产出了一幕又一幕的奇葩景象。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异曲同工之意。
03
《太平天国》
史景迁又名乔纳森·斯宾塞,历史学者,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以研究明清史见长。曾任2004一2005年度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在西方汉学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史景迁的史学著作,经常是雅俗共赏,兼顾学术研究与通俗阅读。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散文般优美,时而画龙点睛,衬托出历史人物的特质或历史事件的关键,使读者赏心悦目又印象深刻。
国内关于天平天国的书籍也读过不少,本想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全面了解那段历史,便买了这本《太平天国》。这本书很好读,更像是一本散文笔记,全然没有太多关于战争残酷的描写,更多的是叙述洪秀全的内心世界,追索他的行为逻辑,本书作为了解洪秀全个人的心路历程,则更为合适。
全书22章,按时间顺序,从洪秀全的摸索、蜕变、成熟、死亡几方面,阐述在清朝历史背景下,农民军的发展壮大及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
19世纪初,洪秀全生于华南一个普通农家,多次应试而未中,做过村里的塾师。1837年在又一次府试失利后,深受打击,心灰意冷后,偶得一本《劝世良言》,对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洋思想深为着迷,他自认为有要把汉人从满洲妖族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特殊使命,怀抱着这种信念,从1840年代末开始,纠集一支 “拜上帝教” 信徒,到了1850年汇成太平天军。
洪秀全带领这支军队,转战华南华中,攻无不克,但也生灵涂炭。1853年洪秀全麾下的水陆联军攻占了长江重镇南京,就此称帝并建都于此。
南京的奢侈繁华、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洪秀全等失去了挥师北上的信念,以此作根据地达十一年之久,最终被湘军消灭于莺莺红墙之内。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安静地去世,死时并没有大张旗鼓。死后五日,幼天王天贵福坐上王座,幼天王总共坐了六个礼拜的王位,后被捕后,于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被处决,是日离他十五岁生日正好还有一星期。
从1850年4月,洪秀全穿起了龙袍,1851年1月正式起义,到1864年6月去世,天平天国在十几年间,几乎横扫整个中国。
曾国荃的湘军围困南京长达一年以上,最后联合国外军事势力,才得以成功围剿。从起义到1864年为止,因为战争,有两千多万人或战死、或饿死。
太平天国是一部农民起义史,历史上也有很多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我想洪秀全之所以失败,除了贪享眼前富贵、内部利益争夺、农民本身的局限性,更多的是全球时代背景所致——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各国的崛起、进而开始掠夺亚洲各国,各外国势力谋求对华最大利益以及清朝闭关锁国落后所致。
文章目录:月丫读书 - 首页
上一篇:读书 | 热闹非凡的《南明史》| 梳理南明史上几个短暂的政权
下一篇:读书 |《茶之书》的茶禅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