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货铺”开始的烧脑一周

写在前面:

久闻这本书的盛名,却一直没有阅读。一方面是因为对日本文学没有太多接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书的名字——本以为是一碗鸡汤。有这个想法说明我对东野圭吾并不了解,《解忧杂货铺》确实是我看他的第一本书。尽管他以推理小说闻名,而我也特别喜欢这类小说。

拿起本书是因为这是读书群的本周推荐,现在想想也很感谢群让自己开始接触了这个作者的优秀作品。记得很清楚,自己是在上周日早上开始读这本书的,结果根本停不下来,也没料到自己接下来一周的阅读时间都要困在东野圭吾这个人的书里了。


解忧杂货铺:


小说的开头颇具悬疑色彩,三个男人在深夜的行走,由于偷来的车子坏了,他们打算暂时到一间废弃屋躲藏。锈迹斑斑的家具和四十多年前发行的杂志无不说明这间屋子历史久远,三个人百无聊赖的在店里乱转。

一封从投信口丢进来的信,让原本就惶惶的三人更加不安,也许有人发现了他们。一番猜测之后他们打开了这个叫“月兔”的人的信。看完之后只有疑惑,“月兔”写这封信是想要咨询如何解决她的烦恼,但为什么会放在这家店里呢,三人从那本杂志上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家废弃的杂货店叫“浪矢杂货店”,一家可以向店主咨询烦恼的店,也就是书名里的解忧杂货铺。尽管信中的信息和现实相比还有很多疑点,他们还是回了信,并像杂志说的像杂货店店主一样放在了牛奶箱里。

但再去看却没了他们的信,而从投递口里来了另一封信。“那里没有人影 ,也没有人离去的迹象”。读到这,我已经满心疑惑又觉得有些惊悚,但故事已经牢牢抓住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第一个故事结束,杂货店的秘密已初露端倪。“月兔”的信来自过去,杂货店内的时间与现实不同……在第一封信带来的信息量太大还没有消化完的时候,第二个封信却悄然而至,作者也改变了视角,从烦恼的主人角度开始了叙事,而后也从杂货铺的主人浪矢先生口中诉说。下面的故事就不再赘述。

多次角度的切换和时间线的转变,或许会让第一次阅读的人迷惑不已。但读完最后一章不得不佩服东野的才华,看似杂乱无章的叙事通过“杂货店”和“孤儿院”连接起来。

故事的最后说明了开头那三个男人的事——他们抢了一个女人的财物,而这个女人今天所拥有的却是通过三人在杂货店的通信帮助她解决烦恼时所提供的信息。他们对此毫不知情。

至此,时间形成一个圆。哪里是起点,哪里又是重点,无从说明。

很多人评价这是一本温情的小说,我也赞同。浪矢先生无疑是温暖的,尽管是在孩子们的玩闹下开始帮助人咨询烦恼的。但这位老人真心对待每一个人的烦恼,竭力给出自己的帮助。

直到那位单亲母亲的离世,让他对自己有了怀疑,虽然自己认真给了回信,但是是否给了这些人帮助呢,或者自己是不是给这些人招来不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忧心不已,也因此想要这些人能给自己写封信说一说际遇,想知道自己是否对这些人有所帮助。

小说里的三个行了窃的男人甚至也是温情的,在杂货店里为这些来自过去的信件,认真回信,给烦恼的主人建议,虽有时用词不那么温柔。

再看看这些烦恼:“给男友最后的陪伴还是全力准备奥运会”,“继承家中的店还是追求自己的音乐梦”,“要不要生下与有妇之夫的孩子”,“心不在一起了,是否还要在一起”,“实现梦想的手段”。

我们都能从这些烦恼里找到共鸣,在这些往来信件的探讨中,或多或少对我们这些读者的烦恼也能带来一些启示。


“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让我逐渐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有些人读过回信后,会再次写信过来,大概就是因为回答的内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有没有觉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回想看看,是不是有时虽然在两个选择直接纠结,但是其实自己在心中早已有了选择,有时候是对另一方利益割舍不下而纠结,有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而故作纠结,一旦有人反对你心中的那个选择你会为其辩护,同样的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另外一方你可能会举例这个选择的坏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而断绝。不,即使表面上有某种原因,其实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事后才牵强附会地找这些借口。因为,如果彼此的心没有分开,当发生可能会导致彼此关系断绝的事态时,某一方就会主动修复。之所以没有人注重修复,就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就好像眼看着船要沉了,仍然在一旁袖手旁观。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两方共同维护的,如果心不在一起了,即使没有特殊事态发生,即使有一方主动修复,也不会完好了。就像过去的一位好友,不知缘由的与她联系不上,多次努力想知道发生了何事却没有回音之后,渐渐想明白。也许对方只是不想要这份友谊而已。遂也放弃,各自生活。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没有主观的努力,再多建议和道理也无济于事。

“如果说,来找我谘商烦恼的人是迷路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看地图,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地图是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如果直接端给我这碗鸡汤,我可能就给两个字“呵呵”。放在书中的场景下,是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迷途的羔羊”或“不知所措的白纸 ”。


不可自拔……


读完《解忧杂货铺》,我对东野产生了兴趣,毕竟有如此优秀的叙事能力。便开始看他的侦探小说,从《嫌疑人X的献身》到《神探伽利略》、《神探伽利略2》、《秘密》、《虚像小丑》、《禁忌魔术》、《谁杀了她》、《濒死之眼》,这周真的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看完《禁忌魔术》之后,我信誓旦旦地和朋友说我这周不看了!太累了!然后……我又看了两本……)

这里有长篇,也又短篇;有觉得十分精彩的,也有些觉得一般。比如伽利略系列基本都是短篇,由于篇幅有限,汤川的“光环”就显得过于耀眼,有时觉得还未推理,下节便已捕获犯人,开始讲手法。

《谁杀了她》剧情比较简单、立意也没那么高,但是以第一人称叙事,让我最有代入感。开放式的结局也让人更加烧脑的整理线索和推理,很有意思。

《解忧杂货铺》的时间线整理、《谁杀了她》的推理都能在网上找到,看别人的想法总能发现一些自己未注意的东西,这就是分享的乐趣。

看了一周的推理,感觉有点用脑过度,最近应该是不会再看了,大概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杂货铺”开始的烧脑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