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公众号:【朱利安笔记】2016年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定期推送AI产品干货 ~
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将过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史简单的捋了一遍后,又简要的分析了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开始了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脑洞: )
以下是一本正经的脑洞。
1. 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
脑洞之前,首先还是要有点根据的,简要的来讲下医疗行业发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经历过政府一手主导到放任市场主导,都存在大量问题,政府主导行业缺乏活力,放任市场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在随后摸石头过河中,总算是走出了一条政府加市场的道路,在2009年新医改后,也逐渐建立了全国性的医疗保障体系。
但问题依旧多多,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倒金字塔结构
目前三级医院基本处于超负荷的状态,普通民众一旦生病,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造成了大医院资源超负荷利用。但小医院很多人又不愿意去,2014年一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仅为60.9%。
数据显示,中国三级医院拥有的医生比例在10%左右,却承担了46%的门诊量,而其余的90%的医生处理剩余的54%的门诊量,出现严重的倒金字塔结构。
2)三长一短
三长指的是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一短指的是看病时间短。
去一趟医院的总时间中,真正花在看病所占的时间是最少的,而其他环节却占用了大量时间。
3)医疗从业人员待遇低,缺乏市场机制的调动
目前医生这个职业的待遇并不高,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但缺乏对于医生的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和待遇上的激励,很多医生对待患者并不友好。
再者由于政策原因,医生不能自由定价,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很多并不需要看专家号的人也拼命的挂专家号,而真正需要专家号的重病患者去迟迟挂不到号。医生自己的一身医术大部分用来看普通的病人,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而重病患者苦苦挂不到号,常常延误了治疗。
4)信息化程度低
医院和医院之间由于存在竞争关系,病人的病历是不互通的,电子病历虽然出现了,但是病人的信息在不同的医院处于分散割裂的状态,信息化程度低,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广。远程医疗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做到,但也受制于信息化程度和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2. 脑洞下未来
1)诊前诊中诊后环节被彻底打通
将现有的医疗行业进行互联网化,能脑洞的第一个就是诊前诊中诊后环节被彻底打通,患者能更加方便的管理自己的就医过程,就医时间减少,现有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互联网化后的医疗,能将现有的“三长一短”中的挂号,缴费流程搬到网上,减少患者就医的时间,让医院一天能处理的门诊量进一步提高。同时患者能通过医疗软件查询自己的检验报告,与医生进行在线探讨,不用再来回奔波。
如果政策进一步的松动,未来在线医疗,远程医疗,网售处方药可行的话,用户可以实现在线挂号,在线诊断,在线支付,在线购买药物,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小病的就医过程。例如提前预约好医生,到点了再打开电脑进行在线诊断,患者能真正的实现自由管理自己的就医过程,提高了就诊的效率。
2)出现个人电子医疗档案,出生到死亡,历历在目
目前的个人病历,由于医院之间信息的不互通,分散于各个医院的HIS系统之中,且患者并不能得到完整的个人病历。
如果互联网化打破了各个医院的信息封闭后,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人电子医疗档案,无论去到哪家医院都能看到自己过往的就医过程,诊断报告,所吃的药,做过的手术,医生的诊断结果等等。
个人也能看到自己的专属电子医疗档案,了解自己的过往病情,花费在医疗上的金额,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态等。
3)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数据成为辅助医疗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化的进一步加深,医院之间的信息封闭被打破之后,公共医疗卫生的基础数据也进一步信息化。换句话说,你在药店购买了什么药物,这些基础数据都会被上传到云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检测该片区域药物的销售情况,判断是否有出现流感的征兆等。
另外,由于个人电子医疗档案的出现,患者从出生到现在所患过的所有病症的信息都在上面能找到,通过大数据分析个人过往的病情,能初步预判个人可能存在的疾病情况。现在很多病并非绝症,但是往往是病人早期并不知情,一直等到到了晚期之后才察觉,那时纵使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所以通过大数据的预判,能让更多的人在早期的时候就能得到患病概率的提醒,经过确诊后及时治疗。
脑洞再大点的时候,智能硬件发展到了能够通过微小的电子元器件植入体内,实时的采集身体的基础数据,通过软件的分析,将数据加入到个人的电子医疗档案中,进一步结合大数据对身体状况进行判断,真正的做到防范于未然!
4)保险行业依托医疗数据,与医疗行业深度结合
当医疗卫生行业的基础数据采集变得十分容易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依据提供的医疗数据,推出更多细分的保险产品。而商业保险也能够在国内得到普及,逐渐的融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之中,成为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脑洞完毕。
# 推荐阅读
《5千字干货——解决手机号二次使用导致的帐号问题》
《微信、QQ、新浪微博等第三方登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