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阅读让读书更有趣

学前教育是一个播种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不应该太功利,也不应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阅读也一样,给孩子读书的最初几年,也许并不能明显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比如我家孩子在三岁之前,阅读方面的表现并不明显,但到他三岁之后,我突然发现了阅读带给他和我的N个好处。

有人说种树的最佳时间是二十年前,养儿育女的我们也需要有这个意识,不急于求成,也不临时抱佛脚。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学前时期对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培养做出的努力,可能都不会显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孩子学龄期的时候,才开始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们也不能在孩子出问题时,再去纠正孩子的性格。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未雨绸缪,预先把苗根扎牢了,把习惯养成了,这些都会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也会让你对自己曾经的努力开怀大笑。俗话说得好,“三岁定终生”。为何这么说,大家其实都明白,所谓的“定终生”,定的是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闲话说了一堆,转回正题。有不少朋友曾问我,我们一般要给孩子讲什么学前故事?

就我来说,我从不限定故事的类型,因为我认为应该全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当然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我一般以绘本为主,有文字的故事书为辅,也会读一些无字书,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另外我也会给孩子看一些百科书,就是有很多动物、植物或星球图片的书等。

给孩子讲故事不仅仅是念和看,还要有一些技巧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把阅读当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帮助他们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一、把故事生活化

有些故事本身就是很生活化的,比如类似《我不想长大》《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绘本,我们可以在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把主人公的名字换作是孩子和我们自己,一下就把别人的故事变成我们自己家的故事,让孩子感受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这种方法会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更主动地追求自立。

所以故事化阅读可以不那么一本正经、枯燥严肃,读生活化的书,我就经常让孩子当故事中那个帮我做事、喜欢助人为乐、喜欢分享的孩子,从而让他在主观意识上觉得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就应该像故事中一样。

二、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

年龄小的孩子阅读时,可以隔一段时间重复读一些他喜欢的童话故事。孩子的记忆力通常比我们好,为了增加阅读的乐趣,我们可以让孩子做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游戏,一来可以提高他的语言组织能力,二来可以锻炼他的记忆力,三来可以增加他对故事的兴趣,四来可以开发他的想象力。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亲子互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也可以给我们讲。

当初因为我曾给孩子买过几本无字书,从而激发了让他给我讲故事的想法。每次看到同一本无字书,他会讲出不同的故事版本,我就会惊叹他的想象力。有时候,他会因为书中同样一幅图画而产生不同的疑问,我会把他的疑问都连起来,引导他组成一个故事。现在的他,更喜欢自己看书、自己编故事。每次他讲故事,我都会把他讲得好的部分提出来表扬他,也会在我认为讲得不够好的地方以提问的方式做引导。自始至终我都觉得,孩子自己讲出的故事就是他的理解,也可以增加我们对孩子的认识。

三、读故事的时候,手要指着字的下方,速度要慢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无意中接触了一些字,加快今后的认字速度。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强制孩子记住这些字,只需要让孩子对字体获得直观感觉、产生兴趣。

这样读故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孩子记住故事的更多情节,在后续的亲子互动中我们可以对故事细节做更多讨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就一直坚持用这个阅读方法。我发现这样读几次后,他竟然很快就能认识书名上的一些简单字。他曾经有过无意识地用手指比划字的笔画的举动。在我看来,这些都包含着他认字的愿望。

我并不推崇让孩子太早认字,我一直觉得孩子就应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不过这样的认字都是无意中的一种行为,我不是真的教,更不会对结果有要求,不过是当作增强他的记忆力和兴趣的阅读游戏罢了。我想很多家长都有过孩子反反复复地让我们讲同一个故事的经历,他会因为自己的兴趣而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我们去读同一本书。这是孩子喜欢阅读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同时在给孩子阅读的时候多增加一些趣味性,淡定地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从容的阅读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化阅读让读书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