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过为了吃去追本溯源——读《旅行者的早餐》

我一向是个爱吃的人,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的菜我都垂涎欲滴,如果不是荷包为难我真是想一一吃过。研究生被学校发配到郊区,最令人意不平的就是周围的美食都要离我远去了,其他的不爽倒都成为其次了。每次出去玩,都要将去过地方的特色一一尝个遍,也因为不熟悉被游览区的小商贩骗了很多次,但依然不改我遇到没听说过的吃的就想买的坏习惯。

我很多很多次都想写写我喜欢吃的东西,写写我故乡大新疆那些只听过名字就想流口水的食物,也想写写我走过那许多地方的新奇味道,但是总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憋了好久好久也只写了一篇关于烤鱼的文章,其他的主题都无疾而终了。这次很意外的参加了的活动,获赠了一本米原万里著的《旅行者的早餐》,原来可以为了吃去追本溯源,并且那些本源真的会显得食物更加美味了呢。

我从未想过为了吃去追本溯源——读《旅行者的早餐》_第1张图片
封面

米原万里是一个做俄语翻译的日本作家,所以她写了好多和俄罗斯有关的食物,并且用带有日本特有感觉的文字描述出来,就觉得清清淡淡意味绵长。书的封面上的句子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本书,“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这真是吃货的共鸣吧。

我对那篇讲土耳其蜜糖的文章格外在意,甚至从看完那篇文章开始就对其中描述的哈尔瓦念念不忘,但是看着作者也对那味道遍寻不到,就更加想要尝试,即使是某些店里那些劣质的模仿品也想要尝尝,等我回家以后,我真的要照着书中列举出来的食物做法进行尝试,去接近那我念念不忘不知道要多久的好吃的,啊,作者真讨厌啊,这种又求不得的东西简直戳的心窝好生难受。话说,这篇文章开头的描述里,作者是从一本书里听说了“土耳其蜜糖”这个食物,然后就一心想去尝试,才发现了后来更好吃的“哈尔瓦”。我原来也有这样的经历,初中时候看青春小说吧,女主每周回家路上都会吃一份杨枝甘露。哎呦当时看着这个名字口水就要下来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食物名字呢,既然名字这么好听,那么它也一定很好吃吧。于是我带着我所有美好的幻想跑遍了我在城市的每个小店(甜品店、奶茶店)都一无所获,我带着这份念想一直到了大学,才在满记里找到了记挂了这么多年的杨枝甘露。但是,因为期待太过强盛,所以我觉得在尝过以前一点点的搜索都是亵渎,所以我在吃以前根本不知道它的主料竟然是我毫不喜欢的芒果,于是经受多年的念想就这样戛然而止。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要对好吃的东西去追本溯源,看看它在哪里产生,它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一直都觉得好吃的东西只要吃到嘴里咽进肚里就好了。关于食物的缘由,我也只知道那些流传度很高的故事,比如第一个吃番茄的勇士,比如哥伦布带来了土豆。但是即使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背后也有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直到马铃薯生根》这篇文章中,彼得大帝强迫农民们吃土豆,然后发现农民们的情绪改变,然后“满足地摸了摸小胡子”,这样的描述真是妙趣横生。

还有那个山羊奶的故事,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比如云片糕、豌豆粉、叶儿粑、杨桃、释迦等一系列的食物在吃到嘴里以前真是充满了无尽美好的幻想,但是等真正尝到了以后真是幻想破灭的灾难。但即使这种“灾难”发生的次数不少,但也依然没有阻止我接着尝试那些足以给我幻想的食物。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封面上这段作者说的话的想法。

很多人按血型将人分类,而我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的现实主义者。

其实要论我是悲观主义哲学家还是现实主义者,最大的取决点在于我的钱包。当我没钱的时候,我只能吃已经吃了五年毫无变化的食堂,那时我真是不断地在哀嚎“为了活着而吃饭真痛苦啊”,但是当我有钱以后,出去寻找好吃的,就会觉得“好吃的简直就是人生的真谛”。我真希望我是一个永恒的乐天讴歌人生的现实主义者。

2017.7.6

我从未想过为了吃去追本溯源——读《旅行者的早餐》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未想过为了吃去追本溯源——读《旅行者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