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中产阶级

我理解的中产阶级_第1张图片

在拿到年终奖之后(我们公司的年终奖每年都在年中发,算是一个异数)。算了算我的收入,离心目中的“中产”还有点距离,但正在肉眼可见地接近,大概是一件挺让人开心的事情。

说实话,我小时候家境不算太好,一向对钱财没什么概念,大学的时候也不曾有这样的“幼稚”问题——确切地说,我应该幼稚得多了,从没想过“中产阶级”要赚多少钱,要怎么消费。在当时的我看来,有个小小的房子,有部车,三不五时能出去吃顿牛排,或是去一杯鸡尾酒就要大几十的酒吧,亦或是跟一群吐属优雅、思维高端的朋友看看话剧、听听音乐会,就算是中产了吧。

大学里我曾经去一家奢侈品杂志社实习。都说奢侈品杂志是“月薪1万的人编给月薪2万的人看的关于月薪10万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刊物,我在那里也真正见识了些富人的玩意——游艇俱乐部、私人飞机、环球帆船赛,等等。

说不羡慕是假的。但羡慕之后,我并没有那种希望自己一夜暴富的心态——当时的我的想法是:要赚到那么多钱,一定要经历很累、很痛苦,或是很违背本心的过程,而我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至于现在,思考“什么是中产阶级”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我三十岁了,有了新婚的妻子,养了只能把墙咬穿的柯基,正在苦于拍车牌的运气不够好。我有幸读了比较优秀的高中和大学,身边的朋友们大多与我境地相仿——一份上升期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以及一眼能看到的十年以后。

有人说,听到朋友们中产阶级的生活时,会迷惘,会惶惑——担心某些看不见的风险,会捆绑中产者的手脚。

在我看来,真·中产,的确意味着被捆绑——在财务自由之前,你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支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一旦上了一个台阶,就很难退下;作为一个中产阶级,在变动不居的社会中要维持“安稳”的生活,需要付出的努力绝不是“得过且过”;车子房子妻子(丈夫)孩子,以及看不见的面子,每一样都是束缚。

最后,对中产阶级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让家庭返贫,一笔失败的投资可能会掏空家底,一次不成功的跳槽,可能会让整个职业生涯蒙上阴影。所以中产阶级停不下来,仿佛越冬前的蚂蚁,通宵达旦地搬运食物。中产阶级从来不象征安稳。

对少年人来说,这种生活确实太累,太不自由,太不随性了。我完全理解。你看真·中产们,也都热衷于谈论“诗和远方”,仿佛这能够很好地代偿他们为了中产身份而放弃的浪漫和任性。

但是,中产阶级不仅代表这些束缚。

中产阶级,代表着有充足的底气去应对世间的变化,无论是能力的强化、资源的积累和心性的锤炼,都需要时间和努力。

中产阶级有一定的财务准备,也有相对从容的消费水平,因而无需太多的奢侈品或是“潮”打扮,来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比如这几年中产阶级默默带动起的normcore风格,舒适得体,一件卫衣,一双跑鞋,穿着舒服,看着顺眼就挺好。

Normcore是由英文单词“Normal”和“Hardcore”组成的一个合成词,它是指让“常规”(normal) 风格无限接近平淡,从而变得超越常规,赋予常规造型一种“硬核”(hardcore) 的表达。简单来说,Normcore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以实用而舒适的穿着为前提,以“故意穿得很单调、无特色”为主旨,在减低品牌辨识度的同时,让自己的穿搭处于一种平凡自在而不失格调的状态。

中产阶级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轻率地行妄为之事,也不会贸然伤害他人——吃过见过的主,更容易做到不卑不亢。

这是我容易想到的,中产阶级的优点。

中产阶级的身份,从来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尽管在中国,这个词有时候的贬义甚至多过褒义,但谁都不能否认,要成为一个中产,总要经历苦痛挣扎。如李宗盛的歌,你我皆凡人,如何能够过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一些?在我看来,需要的可能不光是钱。


一个人总要经历许多事情,走过不少弯路,认真生活过,努力过,才能拥有可以目测的积累与沉淀。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走,慢慢地磨练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底气之后,就算家财尚未达到中产的标准,也可以不再缺乏安全感——都说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但若是知道自己获得的一切因何而起,相信即使风吹雨打过后,手中仍能握着打开生活的钥匙,就能少一些焦虑。


我作为一个长者(并不是),想告诉你一些人生经验:

中产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只要一步一印,无论高低起伏都能坚持锤炼自己,对自己怀有自信,它总会在你面前的路上等你。要记得,穿一双舒服点的鞋,不用急急跑,但也不要停下脚。

如果你相信人生原本应该快乐无边,那么请再恣意几年。如果你已经过了那个时间,那么,如李宗盛所唱的,愿你能够:

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理解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