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网: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喜欢玩游戏,通过打怪升级,最终能力和实力不断增强,获得虚拟世界的快感与愉悦。但是我时常和一些职场人分享一个观点:如果你觉得上班特别辛苦,特别不情愿,那么多半是你对职场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在小心看来,职场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最接近游戏世界中打怪升级的一种存在。所谓的职场新人,差多就是刚注册游戏账号,一无所有从新手村诞生的游戏菜鸟。而随着工作时间的推进,职场经验的累积,职场人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就会能力越来越强,职场职位和游戏等级,几乎是完全相近的一种设定。
升职加薪这种事情,其实就和游戏中升级爆装备一个道理。对于绝大多数职场这一游戏的参与者而言,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升职,公司里不同职位之间的本质差别又在哪里?今天小心就来抽丝剥茧,和各位职场人聊聊这个话题。
一、决定你能否从普通员工晋升部门主管的,是职业技能
一般来说,职场新人获得职位提拔的第一次平均时间,大致上都在参加工作两三年的这个节点上。当然了,如果是成长速度明显较快的创业型公司,自然在晋升机制上又有不同,这里我们只讨论一般情况下。
那么为什么,工作两三年后,较为优秀的职场人就可以从一名普通基层员工,上升到一个小团队的主管职位呢?换而言之,相比两三年前那个初入职场的菜鸟,两三年时间里,这个人究竟有了哪些改变呢?
其实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工作能力的明显提升。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过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所拥有的最主要能力是学习能力,而社会人则需要具备更复杂的生存能力。当然,刚参加工作两三年这个阶段的社会人,最主要的转型就是工作能力的明显提升。
两三年时间,足以看出一个团队中,究竟谁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最强的,这也是公司管理层在提拔基层员工时最看重的要素。而此时他在面对比他晚两三年进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时,就已经具备非常明显的工作处理能力上的优势。部门主管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工作技能上的传道解惑,帮助公司培养和带动新人迅速适应工作。
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就会发现一个职场人的工作技能学习和使用最熟练的时间点,往往就是参加工作的最开始几年。而到了后来,随着职位的提升,负责的事情将更为宏观,不再过度强调对于某门技能的垂直掌握。
二、决定你能否从部门主管晋升部门经理的,是思维方式
在小心过去的职场咨询中,有一个话题是比较热门的。就是初次在职场中获得升职,从基层员工变身部门主管时。除了听到消息的瞬间会非常开心外,往往很快就会面临另外一件让人忧虑的事情——从来没有管理经验,哪怕团队只有几个人,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和领导。
其实对此我的观点一直是,部门主管这个阶段,管理能力还真的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权重。就是说,在大的公司规章制度和部门整体的要求确定的前提下,那么即使一个新人主管完全不具备管理能力,团队成员也不太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因为主管主要负责的事情,别说战略,有时候连战术也谈不到,更多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
当一个部门新丁遇到一个解决不了的工作技能障碍时,作为一个过来人,你可以帮助其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就足可以基本胜任了主管的这个岗位。当然,如果你不甘心于一辈子就做一个部门小主管的话,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你真正学习管理能力的黄金时间了。
从部门主管道部门经理之间,很多职场相关文章中都会特别强调管理能力。而书店里管理类的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如果你真的多买一些回来看看,就会发现一个大问题,这些书的内容其实是十分相近的,而且道理居多,实际的操作却没多少。问题出在哪儿了?出在对于核心点的理解误会。
主管与经理之间,往往最大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在一家公司中看到一个情况,就是主管会对公司的一些最新政策感到疑惑和不解,并且在执行中也会出现犹豫的情景。而部门经理,则极少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这其中一方面是出于部门经理日常工作都需要与公司总经理或老板直接对接,对于老板的想法更为熟悉了解。但是另一方面,就在于到了部门经理这个位置,一个职场人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需要对部门整体情况做计划,需要对部门整体工作情况做考核,需要拆分公司层面下达的KPI指标,需要对部门的阶段性工作成果负责,需要部门新员工的招聘与培训,需要与其他公司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接与沟通。以上种种事情,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
做部门主管时,其实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甚至可能根本都分不出来你到底是不是一个管理人员。但是到了部门经理这一级,就是典型的恩威并施的存在了。上面有总经理的要求,下面有各个部门主管的管理,如果不能灵活在多种思维方式上切换,那么很容易造成整个部门的方向出现偏差。如果部门正在负责全新的项目,那么这种情况的后果就会更为严重。
三、决定你能否从部门经理晋升总经理/总监的,是视野格局
很多职场人一直到了离开职场的那一天,都未能实现从部门经理到总监和总经理的进阶。归根结底在于,全面负责一家公司的各项工作,事无巨细,首先就只是极少数人才具备的能力。
其次,如果只是对一家已经成熟的公司进行日常工作运行,那么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管家。除非是真的公司所处的领域和公司本身的情况都完全不具备再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否则公司是断然不会提拔一个管家类型的人来负责整个公司的未来发展的。
成为总监或总经理,归根结底的差距在于,你对于行业未来的判断与掌控能力。到了这个阶段,公司的战术与执行层面的事情基本已经不太需要你亲自过问,你直接负责的就是公司战略的抉择和对结果的负责。所谓战略抉择,往往就是对于公司之前尚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的选择与定向。
为什么选择这个领域而不是另一个领域,为什么要在这个领域投入这样的资金和时间,预计在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这个选择能够为公司的发展与转型带来怎样的结果,这些都是总监和总经理需要负责的工作。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职场人,最需要的是视野和格局。
两家同时间起步,同处一个赛道的公司,为什么其中一家最终止步于百人的团队规模,而另外一家却发展成了千人公司,甚至完成了上市?归根结底,就在于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视野究竟能够看多远,格局又究竟能够放多大。资本最看重的,是一家公司未来的想象力和成长性。而未来谁也不可能提前看到底牌,在此前提下押注,考验的不仅仅是洞察力,更是胆量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