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昨天在一个读书群,有个人嚷嚷着要买书,问有没有拼单的,因为他只想买一本,如果再加一个人的话,就可以包邮了。这时冷不丁有一个人丢了一句:"买个书,还凑什么运费?"群里顿时冷了。

我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人,喜欢他们的那种正确且特立独行。虽然我就是他鄙视的那种买书会拼单的人,但不妨碍我对他的喜爱。因为我知道,买书应该看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如果这本书对你真有用,你会因为价格贵,不买吗?

我觉得自己算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每当我觉得别人的思想比我先进时,总渴望去学习他们,了解他们。

我加了他的号,问他买书心得。他说,他买书只一本本的买,不贪多,也不贪便宜。买一堆书回来,可能是便宜了,但会增加虚幻的成就感和极大的心理负担。

他说,买回一堆书,看着特有成就感,仿佛这些知识已经属于了自己,然后一兴奋,就忘记读了。

或者是,每本书都觉得好,就是不知道从哪本开始看,纠结来纠结去,索性不看了。

又或者,读一小会而就会翻翻还有多少页,那种想要快速读完的焦虑让人抓狂……书终于读完了,一问,全忘了,因为读得太快了。

后来,他尝试一次只买一本书,没有了视觉上的冲击,脑袋就变得异常冷静,拿起书就直接读了,没想到这样反而效率奇高。甚至一本好书,会反复读好几遍。

听完后,我只能点赞。这才是买书的最高境界啊!因为他把买书,买出了学问,买出了方法,更买到了知识。

这个事,让我想到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我们在消费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这个东西能多大程度的帮到我,而是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多少,和我心理的预期是否相符。

买一本书,你会拼单省运费,因为在你的心理预期中,这本书里知识的价值,比不上5元的快递费。

为什么很多人平时不买书,非等到网店促销时,买个几箱子?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些知识就只值这个箩卜白菜价,促销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他们买的更多的,其实是便宜,不是知识。所以很多人成捆成捆的买,最后家里成了出版社的库房,每年读过的书,用一个手就能数出来。

这是一个我们很容易掉进去的心理陷阱——我们消费一个东西时,有意无意中,在意更多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我给大家说几件事我身边的事儿吧。

去年,我开始健身,请了私教,因为有私教的帮助,我锻炼的效率很高,而且不容易受伤。收获更大的是,我的思维也因为私教这种模式,受到了启发,并应用到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因为自身变化,我看到了进步,并身体力行,所以收获特别大。那段时间,我很兴奋,见人就忍不住给Ta分享我健身的体会和之后我总结的方法论。

可是,每当我热情的告诉别人这些时,几乎无一例外的,他们第一时间问的是,请私教的价格是多少?而不是请私教对你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收获?

当听到私教至少要150元每课时,他们发出一句感叹,好贵啊!然后对私教真正有益的那些细节,再也不关心了。有的人,还会补一句,真有钱!

我一直不理解,很多人喜欢沉迷于彩票,股票,一问,答曰,我们这是投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却很吝啬,从来不肯投资呢?

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才是最值得投资的啊!

我见过的很多牛人,他们都不是有钱人,有的还很贫寒,但是他们在投资自己这件事上,绝对是"下狠手",却常常在别人眼里成了"奇葩"。

我有个同学,在外企工作,有一次去他家玩,发现他的电脑竟然有两块屏幕。他说,在外企做主管,这是标配,两块屏幕避免了程序窗口间的频繁切换,大大提升了效率。在外企,讲究效率第一,他也养成了凡事都要追求高效的习惯,于是就算给家里的电脑也配了两块屏幕。

听他这么一说,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感叹到,以后有机会,我也搞两块!

他听到笑了,说,很多同学都来过他家,可是他们却说的是,你很能装逼嘛!显得很专业是不是?就是看不惯你装丫挺的!

人们总是惊讶,怎么在学校,我们都差不多,可混社会十几年后,差距竟然这么大?

因为在学校里,大家的认知都差不多,每天就是数理化,可是一旦走向社会,拼的更多的,不是学历,不是知识,不是经验,而是认知,是思考能力。

绝大多数人,都是舍不得投资自己的,他们甚至认为那些"拼命"投资自己的人,是在炫富,是在卖弄。

有一种人,他们会为了买一个便宜,花一个小时的路程,转三趟地铁;他们常常在办公室,向同事兜售买便宜秘籍,哪怕花掉半天的宝贵时间,也在所不惜;

他们真的买到便宜了吗?对了,时间在他们眼里是不算钱的。

还有一种人,他们可以为了打一场游戏,花掉上千的装备,给女朋友买礼物,更是不计成本的投入。这难道不是炫富?

更搞笑的是,当投资自己的人,最终有一天成功了,这些人仍然有一句强大到足以安慰自己的话:他们是有钱人,环境比我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