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全书译注》之补遗篇

【原文】

  经曰:两感者,死不治。一曰太陽与少陰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热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俞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脏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气通于天,故寒邪无形之气,从鼻而入。肾为水,水流湿,故肾受之。又曰: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脏腑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深者必死,实而感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能救者有之矣,未有不治而得生者也。

【译文】

        《经典》有云:内外两感表里同时受邪的患老必死而不治。

      基本的解释是:太陽与少陰经受邪都可致头痛,发热而恶寒怕冷,同时口干,烦热而渴。这是人所共知的。而少陰经则通于脏,从患者的呼吸进入,此则为人所不知。而人体的鼻孔呼吸通之于天,所以寒邪作为一种无形之气,可以从鼻孔进入。肾属水,水性流湿,所以肾直受其邪。

      进一步分析,自然界存在的天之邪气,受感后则的害人的五脏。因此之故,结果内外两感,脏腑都同时受病。拟用解表之法则尚有里邪不除,欲用下法去其里邪而又有表邪不去。表邪和里邪既然不能同时施治,故而其人必死。但是人体的禀赋有虚有实,所感之邪有浅有深,体质虚弱而受邪且深者可以必死,体质强壮而受邪浅的,此种情况或者可以治愈。通过治疗而最终仍然不救的情况是有的;但从未有过因为不治疗而患者反得生还的。

郑祖荣按:即是说,基于此一道理,凡遇到此症状,不能因为《经典》认为不治就真的不去救治了。经过努力仍不能治愈,说明经过医者的努力,也没有遗憾;万一由于情况的特殊(病者体质强而受邪浅)而治愈了患者,也是功德一件。反之,由于惧怕(怕承担责任,有损名节等)而不出手施救,就不是一个医生应有的品结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痧症全书译注》之补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