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明的成长经历与留学选择

李佳明的成长经历与留学选择

李佳明的成长经历与留学选择_第1张图片

 

27日,新东方网直播了徐小平老师和李佳明的访谈,较详细地披露了李佳明做出留学选择和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过程。

 

在此,先简要回顾一下李佳明的成长经历(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李佳明高中时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学生会主席,(成绩应该也不错)。他遵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理科班,但在面临高考的时候,才发现理科生报考广播学院表演类专业受到限制,而他的梦想却是做一个演员,所以他选择了放弃高考,跑到成都,半工半读,一边在成都市广播电台主持一档咨询节目,一边在四川电视台扫地、倒水、打杂,一边在高档酒店的夜总会里做主持人,同时在某大学面向社会招生的表演班里进修。

 

1995年毕业,李佳明也并没有如愿成为演员,而是继续在电视台里做临时工,播送天气预报。后来去重庆电视台应聘,在众多申请者中胜出,开始成为重庆电视台的记者,他从一名小记者,通过自己的拼命,很快升为主持,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学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制作专业的全部函授课程。他制作的新闻纪录片,也获得了电视界的重要奖项。

 

这之后,李佳明开始转投文艺部,在重庆电视台首开娱乐性节目《家人有约》,1999年开的交友类节目《缘分天空》,使他迅速走红,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他在重庆买房买车,事业有成,生活安定。

 

2000年5月,中央台的一个制片人给李佳明打电话,邀请他主持“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将他借调到北京。至此,李佳明开始走进全国电视观众的视野。

 

在中央台,李佳明起初有很多困惑和痛苦,从《音画时尚》、《挑战主持人》一路做过来,直到成为《开心词典》的“配角”,才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目风格,而《绝对挑战》则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使他成为央视二套的招牌式主持人之一。

 

在《绝对挑战》,李佳明遇到了新的困惑。在与徐老师的谈话中,他谈到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跨国公司的总裁、CEO及其他高管,当大量外商涌入中国,开始发掘中国机会的时候,他却并不了解这些外国人,不了解他们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敏锐地发掘出新的中国机会。在十一年电视媒体的从业经历中,他走过除台湾外中国的几乎每个角落,自认为对中国的各方面都有丰富的切身了解,但是他此时仍然感觉到了自身视野的局限,文化背景的单一。

 

当他站上今天的平台,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全球化时代来临对自身观念的冲击,对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挑战,而在央视的主持人工作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平台期。他的理想是希望自己做到69岁,仍能成为一流媒体的常青树,所以,当他遇见了徐小平老师,这个中国留学运动最有力的鼓吹者之一,选择留学,选择去电视王国美国,选择去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选择去传媒领域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哥伦比亚大学,这一切才真正成为一个现实的决定。

 

李佳明从央视辞职,到新东方读托福封闭班,打算考完托福进行留学申请。在此过程中,一位远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JD的佳明“粉丝”,利用一些渠道了解到他的留学意向,通过越洋电话联系到他,并不远万里飞回国内,要来了佳明的护照号、学历证明等一些基本资料。回到学校,这位法学院在读生直接与校方交涉,申请下了李佳明的有条件入学资格。李佳明将首先入读哥伦比亚大学的语言学校,只要英语程度达到哥大相当“校内三级”的水平,就可以开始选择攻读专业内的相关课程。

 

在去美国大使馆签证前,李佳明做了充足的准备,向徐老师了解通过美国签证的观念基础及面签技术,并且带上比普通人更多的文件资料。但其签证过程相对简单,签证官问:你如何支付自己在美读书期间的费用?李佳明回答:I am a host of CCTV……签证官说,我好像在电视上见过你,你很帅,欢迎你到美国来。

 

李佳明的这一成长经历及留学选择过程,具有某种标本性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很多借鉴。

 

他弃大学而选择无学历的表演培训班,这看似离经叛道、违背常规,却体现了一个人成才所需的最可贵品质。作为一个高中生,考上大学,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而成才是很多人所能看到的唯一选择——通过上大学而成才,这非常有道理;但是假如因条件所限,要选择为梦想、为做自己有激情的事业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或暂时放弃),则更有道理。

 

想想我们有多少人能在高中时代就大致明确自己的志向,并把它当作人生选择的第一位要素?这样今天很多人就不会挣扎在自己所厌恶的专业中,所不擅长的行当里。当李佳明已经为梦想上路,我们很多人还沉醉在“上大学就有出路”这么一种模糊的,甚至可能是非常错误的意识里。

 

从最简单的打杂干起,从小记者到主持人,从天气预报到新闻纪实到娱乐节目主持人,从成都到重庆到北京,李佳明完成了一次次艰苦的自我超越,其中任何一个过程都不会像听起来这么简单。他能够取得今日之阶段性的成功,我想在于他能有为远大志向而从低做起的那种务实精神,也有在行业第一线内不断自我更新、学习成长的意识。

 

想想我们有多少人,升学只是为了“获得进入行业后有更高的起点”?这种更高的起点,常常是幻想出来的——因为花同样的时间,你可能在行业中成长更快。一方面是中国学生的盲目升学潮——专升本,本升研,有些人最后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去读个博士;另一方面,却是进入职业后,在行业中自我学习能力的匮乏。学校教育成为了单纯的考试、升学,却没有能给我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才会在人才市场不断贬值,职场新人也常会在一两年内就感到职业枯竭,因为他们大多以为学习仅仅是在学校里的事,他们缺乏在变化的行业中保持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

 

李佳明通过很多种调整方式(比如从记者到主持人、从新闻到娱乐、从重庆到北京)越过了他生涯上可能出现的职业平台期,在中央电视台的这一次,他选择了留学美国新闻领域的最高学府哥伦比亚大学。

李佳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五年,在电视媒体领域工作了十一年,作为一个主持人,应该说他能够进行职业调整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了。而在一个人的职业平台期(或行业不景气之时),选择去进修显然是成本收益比最佳的时机。基于李佳明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基于美国在电视媒体领域的高度发达和领风气之先,基于李佳明切身感受到的全球化时代对自身形成的文化冲击,李佳明的这个留学选择才显得合乎时宜。

 

有趣的是李佳明的留学申请和签证过程极其顺利,这不能不说和他作为主持人所取得的成功密切相关。李佳明的学历背景是薄弱的,但是他能够获得顶尖名校的有条件录取,就在于他的业绩背景是罕见的,这是很明显的事情。

 

所以,常识是美国的顶尖名校和中国的招考制度如此不同,最好的大学都不只是要“考”进去的。佳明要正式成为哥大学生,只需要英语过关。而一般学生即使托福、GRE高分,也未必会被录取,因为条件还不够。

 

常常有学生跟我们谈起,我要申请哈佛、耶鲁、斯坦福,但是我毕业于“烂校”,成绩也不好。我们从未让任何人放弃过这样的名校梦想,只是告诉他们,假如要实现这个计划,那么就要趋利避害,假如你的教育背景和李佳明一样拿不出手,那么你就应该大胆地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投入到行业工作中去,拿出比别人更为出色的业绩背景,申请顶尖名校的应用型专业,这是比一纸学历更加重要的东西——这是你更加有分量的第二学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杂谈,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