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必然要匹配中国企业发展。而中国企业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
我一直在思考与关注哪些行业会崛起,哪些行业会衰落,这样就会找到合适的时机、杀入有潜力的行业提前布点。这个行业的格局如何、这个行业的上下游生存状态如何、这个行业的受国家政策和银行资本影响如何、受国外国外销售与原材料与核心技术影响如何、他们目前的焦虑是什么、他们可能的机遇是什么,他们面对机遇的挑战是什么。只有弄明白这些因素,杀入这个行业布点的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那哪些行业会崛起呢?我是怎么看呢?
我首先看国家振兴战略。看看国家支持什么样的行业,支持什么样的细分业务,支持力度多大。再定期跟踪看看工信部各个司在什么地方调研什么行业什么业务,这是国家关心的,必然会引起一些政策变动。
现在热的概念还有一个物联网。虚的玩意咱们不讲。其实物理网就在我们身边。在物理网这个链条中,传感器、自动化控制、无线通信是关键的。通过传感器接受外界物理信息,触发自动化控制,进而通过无线通信将信号自动发回,通过计算机复杂处理后,再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各个生活业务领域供大众所需。让计算机变个形式藏在各个生活、工作电子设备中,让软件藏在硬件中,让无线通信无处不在。这是自动化控制领域、嵌入式编程发展的大好机遇。如果通过这种视角去看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现在套路就不对了,有了这样的信息触点和收集方式,企业信息化该怎么重新设计呢?
在制造业,我还关注到精益制造。这个必然会在中国实施起来。中国货,现在还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提供质量是必然的。质量要做好,必然会时间长成本高。但是我们又不希望时间长成本高,但又想质量好,怎么办?只能采取精益制造,将生产工序的每个环节优化更优化,把岗位职能分工形成专人专事,每个人的工作动作是必要的是低损耗的是最佳动作实践,丰田生产应该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模板,看看人家是怎么实行精益制造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是怎么排查解决的。现在的市场环境决定是小批量多花样多批次的生产。就连生产商都不敢囤积原材料,都想把资金积压风险转移给别人。如何能从市场终端销售情况、客户反馈情况分析到发展变化趋势,不多不少的控制好自己的生产和原材料采购,这是未来必然竞争的一块。谁的ERP能够匹配支持这种模式,让这种模式在企业中发挥功效,谁的ERP就会胜出。
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收购欧美过气的知名品牌,希望通过收购达到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且希望借助这种形式打入欧美市场,探知欧美市场的特点。但是能做好的没几个,纷纷杀羽而归。因为咱们在中国内地好使的劳工关系、劳工管理、营销方式、渠道方式、消费者观念,在国外不好使了。咱们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力优点没法在欧美复制,还想复制来控制。控制与反控制,最后掰了。所以很多走出去的企业现在开始做发展中国家,先暂时不碰欧美市场,农村包围城市,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只能先夯实可拿下的市场。另外一种走出去的方式就是不收购,在当地建厂,在当地招聘当地员工、在当地招聘设计人员、在当地发展当地的渠道商。这和外企进入中国是一样的,咱们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厂商,为我们这类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什么信息化支持呢?
我们再说说国内。现在沿海的各项成本都升高了,但订单价格却一直在下降,高要求的我们做不了,国外低价低质的东西,我们这里一堆企业都在争抢。国外厂商自然乐得我们自己内部先乱了,咱们自己人把自己人打压下去,价格自然是最低的,国外厂商就选择了最低的。其实那些选择了最低价的国外厂商在国外不怎么的,那些国外厂商他们在他们本国也是类似集贸市场批发商、投机商。他们的信誉程度也很低。他们在商业中的狡诈,让我们急于想获得国外订单(这可是用美元结算的,中国1元产品和美国1元产品这利润可就差老远了)的企业吃了不少亏。所以,我们这种低质低价只能吸引来那些“门当户对”的国外企业。我们想想我们国内的集贸市场的混乱就知道了。但是这种情况还在延续,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工厂关闭了。都在千方百计的搞订单,如蝗虫一样听说哪里有订单就一窝蜂的都随风而去。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我们的企业信息化是该放弃他们呢,还是该有点琢磨呢?
对于这种形式,即使拿到订单最后利润也是很低甚至亏损。怎么办?有企业就琢磨了。把生产转移到内陆。也有企业做了尝试。但转移内陆,虽然土地、人力成本低了。但是物流费用高了,而且各地对沿海转移来的低水平生产企业也很鄙视,不会给其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生产是个配套的事,在沿海已经有发达成熟的产业链,做的时候就快。现在你自己转移了,其他相关企业没有转移,还是不成。对于转移来内地的企业,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适应了环境了吗,他们转移过来真的成本下降了吗,他们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在沿海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了?他们目前的这种形式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匹配?
我还关注一个现象是国进民退。社会大量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国企央企的手中,少数的企业占据了大量的收入,给广大的多如牛毛的民营私营企业留下很小的一块。这千军万马就在这很小的一块份额中争抢,可想其惨烈程度。而且国家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税收政策都倾向于国企央企,民企私企高税收、高费用、小市场、无贷款,对民企私企的政策三天两头的变化,各地政策还不一样,而且设置了不少高门槛不让这样做不让那样做,这个不能进入那个不能进入,或者把进入门槛设的很高,名义上让进入其实根本没有这样规模实力的民企私企,把民企私企逼到生存的悬崖。所以我们看中国企业信息化,都扎堆在可数的几个行业,甚至是可数的几个企业。多如牛毛的民营私营量是很大,但生存都是问题,自然信息化只能搁浅。民营私营为了生存,只能剑走偏锋,投机、偏门、流氓的营销方式,人为了生存那是很疯狂的,什么举措都能做的出来。这也是中国企业信息化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因为大量的信息化厂商,能争夺的合同也只是出自于可数的那些行业那些客户。为民营私营能提供些什么信息化呢?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既然短信一毛一毛都能让中国移动大赚特赚,我们怎么就不能呢?
国企实力强的主要都驻扎在环渤海地区,因为华东江浙、华南广东福建都是民营私营居多,而西南、东北、西北的企业都比较弱,这些地方的国企和私企都比较弱,经济整体落后,所以说国企道国企,主要还是说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国企,他们一般处于什么行业,他们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挑战和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提供匹配的信息化?
最后说说华东江浙、华南广东福建的民企私企吧。温州、义乌等地的企业,别看小,别看生产的质量不太高,但一家企业生产的东西都很唯一,各个企业都属于同一个镇,他们通过亲戚、朋友、邻居等关系协作在一起,有些企业负责配套生产,有人生产螺丝有人生产螺帽有人生产原材料,有人负责在各地建立商城或者在各地集贸市场找摊位谈合作,有人负责批发。把整个产业串了起来。他们的镇领导也是花心思在企业发展上,处处给自己镇上的企业找出路,组织他们共同出资寻找设计公司设计新产品,组织他们共同出资到各种展会上展出,甚至到国外去开展会。而且温州人走遍天下,国外也有不少温州人,他们都是老乡带老乡老乡帮老乡的形式,把商品销售到国外,默默铺到了国外的集贸市场国外的小卖店。这种老乡式上下游协作、大企业与小企业分工协作、政府与企业协作模式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信息化厂商面对这种生产销售组织模式,我们有深度匹配的信心化产品吗?
对于华南广东福建企业,山寨的比较多。出来一个东西,立刻跟风杀入,把整个产业立刻规模扩大,随之利润就做薄,价格战开打,各种伪劣产品出现,各种流氓虚假营销广告出现。一个行当毁了,那就再逐水草而居,去寻找下一个山寨行当。山寨手机倒了,再找山寨上网本。山寨上网本倒了再找山寨游戏机。他们的产品模仿能力极强,而且创新也强(虽然有些山寨产品看起来比较搞笑,但确实很有新意),他们敢想敢干,想到就要干,没钱没能力也要先干起来再说。所以速度非常快,变换非常灵活。他们的广告、他们的品牌名字也都非常山寨,让人会心一笑。这种混乱的肆意江湖的不拘一格的活力,让人侧目,不得不关注。难道他们不需要信息化?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我的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从大面处一步步的缩小。说完民企,我们最后说说个人企业,这几乎不能称为企业,但他们确实存在。他们就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他们自己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他们既是生产也是销售更是服务。他们没有固定办公地点,他们可能在过去会被称为皮包公司。是啊,这是个个人创业的时代。人们都想创业,因为打工和当老板,收入差异很大,一个打工者就算一个月工资1万块,够高了吧,不吃不喝10年才能攒够100万。而当老板,1年赚100万的小老板太多了。这种巨大的差异让人想创业。还有一种原因是被迫创业。国企进不去、公务员进不去、私企也是个打工,没有个好出路,只能琢磨自己干点啥。尤其现在大学生,毕业了就等于失业了,找不到好工作,只好在各个小公司小企业混日子。他们不像他们的父辈。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父母有存款不需要他们养活,他们自己找不到合适工作可以啃老,所以他们不想干就辞职,工作不是必须的而是可选的。所以现在老板们都说现在大学生不好管、没能力、不付出、自私、没有执行力。现在的员工都是这样,我们面对的员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了。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大部分都受过大学高等教育,大学生这个光环在社会上还有一些高眼光看待。他们从小都参加过各种课外班以便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大多都有个擅长的文艺能力。他们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因为从小可以在家里为所欲为,一个人来去,所以他们不会有团队感,他们也不会因为压力而提高执行力。但是他们的冒险性、他们的创意都很好。他们梦想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神话,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他们想到的赚钱方式让大人们都大跌眼睛却倍受欢迎。就连6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都感叹这个世界真看不懂了。由于个人工作室的增多,互联网、电子商务、众包分包这些新型的工具和模式不断创新,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协作更多需求更必要更迫切,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工具?
我和很多人谈到这些,大部分都直摇头,说不可能,他们自己的屁股还拿瓦盖,怎么可能拿出钱来信息化?
No,No,我想大家都有点木了。我们一定要认为信息化就是ERP就是CRM就是SCM什么的吗?IT技术,IT技术,我们利用我们掌握的IT技术,为各个群体提供合适的方式。这是我们的关键。不要把自己圈于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安装、培训、推动上线、验收、支持这样的一个重型大模式中。我们的客户在变化,我们为何不变呢?旧的企业模式在消失,旧的企业在死亡,新的企业出现带来了新的模式,我们为何不去匹配,反而都集中追随那些死不了的垄断央企,或者集中追随那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地方国企。
我们的思考力哪里去了?我们是不是真的秀逗了?我们是不是真的传统了?我们是不是一提起什么都先摇头说不行说现实有很多问题?我们敢分析了没有,我们敢尝试了没有?我们都没有做都没有尝试到失败我们怎么知道不行?
我在这里没有提出解决方法,只能提出了问题和契机。我们敢去深入细化的分析找到落实方法吗?
还是在那里继续摇头说这都是些鸡肋可看不好吃?
《走出软件作坊》网上评论: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319935/
《走出软件作坊》网上订购:
互动网:http://www.china-pub.com/508874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prodid=bkbk812538&ref=GS_TS&uid=168-8093432-0389064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3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