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最终还是答应了燕太子丹的请求,承担起前去刺杀秦王嬴政的使命。他心里很清楚,无论是谁,此去必死无疑。
荆轲答应燕太子丹的请求,既是为了燕国的百姓,也是为了死去的田光。田光为士人的尊严舍身,他也要为士人的尊严赴死。
田光是荆轲最敬重的人。荆轲从卫国流落到燕国的时候,是田光收留了他。他在卫国名叫“庆轲”,“荆轲”是田光给他改的名。
田光出身世家,他的祖父和鞠武的祖父都是乐毅的副将。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赵惠王也把相印交予乐毅。乐毅率燕、赵、秦、韩、魏五国联军大举伐齐,在济水西岸与齐军对垒,大败齐军;随后挥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国70余城,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孤城未克。
这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齐国乘机散播谣言,燕惠王猜疑乐毅,派骑劫为大将接替乐毅。为避祸,乐毅孤身逃到赵国。齐国的田单设计诳骗了骑劫,大败燕军,70余城很快便失而复得。燕惠王担心赵国委派乐毅趁乱攻打燕国,派人前去责难乐毅。
乐毅于是亲书《报燕王书》表明心迹,委托田光的祖父和鞠武的祖父一同面呈燕惠王。燕惠王这才打消了对乐毅的偏见,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也并不因个人的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以客卿的身份力促赵、燕两国往来通好,并终老于赵国。
面呈《报燕王书》之后,田光的祖父选择隐退,鞠武的祖父继续为官。燕惠王之后燕武成王、燕孝王、燕喜王相继继位。燕喜王继位之时立其子姬丹为太子,念鞠武的祖父、父亲皆有功于燕国,命鞠武为太傅。田光遵祖父、父亲的遗命,立志终身不仕,唯好结交豪杰、延揽门客,成为燕国最有名望的处士。鞠武肩负国家重任,每次遇到难决之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与田光商议。
田光有一位门客是庆轲的卫国同乡,曾得到过庆轲的资助。庆轲流落到燕国国都蓟城,同乡看他如此落魄,便劝说他投奔田光。
田光早就听说过庆轲这个人。庆轲平生所好的就是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击剑。他有心报效卫国,但卫国国君并不赏识。
江湖上盛传庆轲是懦夫,田光并不相信。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越是豪杰越要自保,何况一个无名之辈。
有关庆轲的两个传闻江湖上尽人皆知。一是庆轲在榆次与人论剑,那人论不过他,朝他一瞪眼,庆轲立刻躲开,马上驾车离开了榆次。二是庆轲在邯郸与人赌钱,那人赌不赢他,冲他一顿骂,庆轲是一边谄笑一边逃走,后来再没有露面。这两件事,岂是豪杰所为?!
但田光却不这么看。初次见面时庆轲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是眉宇间放射出的英雄气概世间罕有。田光一生阅人无数,但没有见过如此有穿透力的目光,而这样的人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他打心里喜欢这个放浪不羁的年轻人,当即给了他一等门客的待遇。
庆轲在田光府上总共只呆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是他一生中最衣食无忧、也最开阔眼界的一段时光,其间他们有过四次彻夜长谈。
第一次是议天下大势。田光赞赏苏秦的合纵主张,但不欣赏苏秦的为人。苏秦最初相中的是秦国,面见秦王献连横策,被拒绝后上了十次策论,终究没有被采纳,只得另起炉灶,向六国献合纵策,最终执掌了六国相印。庆轲叹服,由衷地将田光视为人生第一知己。
第二次是讲书。田光和庆轲都喜欢读《春秋》,且都通读过孔子所著的《春秋》以及后人所著的《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六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目前颓势明显,凡忧国忧民者皆须知往鉴今,寻求保国和护民的良策。
第三次是论剑。庆轲一直都在访求天下名剑,欧冶子亲手铸造的龙渊剑、太阿剑、湛卢剑,干将、莫邪夫妇倾尽全力铸造的干将剑、莫邪剑,都是素有耳闻、无缘亲见;偶尔也遇到一些商品,皆因囊肿羞涩而失之交臂。田光暗想,有机会一定要了却庆轲这个心愿。
锦衣玉食地过了三个月,庆轲主动离开了田光。作为门客的庆轲寸功未立,却受到田光如此厚待和器重,门客中不时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还有门客翻出了庆轲那两件旧事,有意或无意地当着田光的面小声议论。庆轲不受这种窝囊气,向田光提出辞幕。
田光再三挽留,庆轲去意已决。田光只得择吉排出筵席,为庆轲送行。时值仲春,庭院里有一颗紫荆树,开着红紫色的花。田光心有所感,劝庆轲改名“荆轲”,庆轲叩谢。宴罢,田光与荆轲携手步出府门、拱手作别。目送荆轲消失在人群中,田光方才回转。
荆轲又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很快结识了高渐离,两人是在一个以卖狗肉为业的屠夫那里相识的。荆轲忒爱豪饮,高渐离的酒量也甚是了得,两人每天都到屠夫那里聚饮。俗话说“狗肉下酒,快乐无俦”,饮至渐入佳境,高渐离必兴起而击筑,荆轲必和着节拍放声高歌,想到年岁渐长、一事无成又浪迹燕国、前路迷茫,两人不由得心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慨,时常相拥而泣,旁若无人。
田光一有空闲便来看望荆轲,忙的时候也不忘派人给他送来时令衣物和日用钱币。聚饮和游乐之余,读书和击剑两件事荆轲一天都没耽搁。通过田光的引见或介绍,荆轲结识了不少壮士豪杰,能够及时了解到燕国的时事和秦国的动向,性格也变得更加沉稳了。
时光荏苒,这一天鞠武急冲冲地前来拜会田光,他们已有四个月没有碰面了。“太子从秦国私自逃回燕国”,乍一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田光大惊失色,忙把鞠武请到正堂,询问究竟怎么回事。待到鞠武说完事情缘由,田光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的表情。
按照那时的惯例,弱国与强国交好,须委质以示诚信。太子姬丹奉燕喜王之命到赵国做人质,与少年时期的嬴政很要好。燕喜王继位之后八年,嬴政即秦王位,太子又奉燕喜王之命到秦国做人质,一做就是十五年。在与秦王群臣的交往中,姬丹与樊於期最谈得来。
秦王即位九年之后亲政,随即用连横策攻伐六国。秦王亲政五年光景,命樊於期为将,率军攻打赵国。樊於期不慎大败于赵国,畏罪匿名潜逃,至今已一年有余。其间秦王曾多次派人四处搜寻,但始终未见踪迹,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置。姬丹认为樊於期兵败乃事出有因,当堂为他申辩。秦王没有想到姬丹竟然敢为樊於期说情,恼怒之余厉声呵斥。姬丹自觉颜面无存,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田光与鞠武深知,太子已经铸成大错,此事再无挽回余地,只能静观其变。送走鞠武,田光不禁忧心忡忡。秦王亲政以来连年征讨且兵锋凌厉,目前赵国、韩国、魏国都处于其兵威之下。燕国暂时没有近忧,然而绝对不能没有远虑。燕王在嬴政即位之时命太子前往秦国做人质,可谓深谋远虑、用心良苦。姬丹身为当今太子,理应为社稷分忧、为黎民解难,怎能如此意气用事、如此不顾大局?!
田光心中忧闷,想起有些日子没有见到荆轲了,便在蓟城最好的酒楼与荆轲、高渐离聚饮。三人彻夜畅叙,尽醉方散。
此时秦国已经蚕食了赵、韩、魏、齐、楚的大片国土,燕国君臣都担心战火迟早会烧到燕国。太子更是坐立不安,催促鞠武思谋应对良策。鞠武看出太子意在报复秦王,劝他保持克制,切不可过早触怒秦国,尽量为燕国多赢得一些时间。田光和荆轲都非常赞同。
参考文献:《史记·刺客列传》/[汉]司马迁著,赵生群编/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
权益声明:文章及图片权益均归属于“三六书屋”,转载请注明,若不慎侵权请删除或告知。言不尽意,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