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日文章标题是,“兴趣有什么用”,聊了聊我们怎么看待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朋友在底下留言说,“当然有用了,我小时候没有学过画画,可以弥补我的遗憾。”

这是很中国的家长思路:孩子是来圆满我的人生的。可是弥补遗憾的那个人,为何不可以是我们自己呢?

有意思的是,曾经是是一位美术课代表的朋友,就要说说高中以后就不再拿画笔了,原因是天赋不够和兴趣点变了。天赋不够,感觉不能达到很厉害的程度,因此就放弃了这个兴趣。这个想法,也很中国。

想来,唱歌也算自己半个兴趣吧,高中的时候也偶尔被学校合唱团抽调过去凑个数,而我的唱歌水平顶多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而已。最近给女儿也报了一个唱歌的兴趣班,这个班,老师定义叫做亲子唱游,家长可以坐在教室里。授课老师是三胞胎中的老大和老二,两位老师唱二人转一般,演绎着音乐的神圣严肃和俏皮可爱,一弹一常,一搭一档。她们投入地指挥孩子们如何吸气,发声,面带微笑,掌握节奏和音准,有的时候,老师还会让家长和孩子PK,请家长们一起来一段,家长们突然被从手机里叫回魂的时候,不是忘词就是跑调,这个时候,老师也会严肃地教育家长们。

我从小也没有机会学习什么乐器,但是我依然可以悄悄地喜欢着音乐,我能够判断什么是走调,什么是抑扬顿挫。所以回家陪着孩子练习的时候,为了帮助她学习音准,我拿出家里的玩具电子琴,施展“一指禅”神功,对着简谱给孩子伴奏,有的时候还把一家人拉来做观众,孩子一曲唱罢,鼓掌,谢幕。就像老师说,音乐是严肃的,舞台是神圣的;而我们都是愉悦开怀的。比起考级,孩子学会记忆,聆听,自信,积极和爱,更为重要。

那位发现自己画画不够厉害的朋友跟我说,兴趣就是任性的。此处我理解的任性,就是顺从天性,是一种自己关照自己的能力,我们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任性而为了,那么面对自己的小小喜欢,又何必在意天赋多高,成就多大,譬如一株兰花,你硬生生要她开出牡丹的富贵么?就算开不出花来,哪怕就是一颗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一种确幸吧。

再说说兴趣点变了,我觉得那也很好呀,说明你又播下了一颗种子,又开始了一段期待花开的新体验,那么现在你又把这一朵关照地怎么样了呢?

脑海里飘过了一首校园民谣,改编自胡适先生的《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养一个兴趣,就如同养花,只要不要忘记了,你养着这样一盆花,想起来就浇浇水,松松土,一日望三回,待到春风回,自然满盆花。

开的是花,开的也是心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