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杂说:战略,到底怎么办(一)


(一)

关于战略,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罗辑思维的最近一期的什么是战略,其中一句话说战略是对最终均衡点的倒推,其知识背景是战争及外交历史背书。

站在历史层面上也许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商业人考虑战略的时候,却几乎不能用这定义。

那么商业上如何定义战略呢?本篇先泛泛一谈,而后在具体实践上,逐一来看。

(二)

商业战略,是在自己有什么和市场需要什么之间,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一个“阶段”内,决定什么是核心目标。

商业战术,是通过持续的行动贯彻战略,保证那个核心目标具体实现。

战略战术经常一起谈,商业过程中不可能做切割处理,不过这篇的重点是战略,关于战术,有机会另外谈。

其实战略的定义只不过是无数商业实践下的思想总结,所以,暂时抛开定义,看一看商业操作过程中,战略是如何形成的。

(三)

首先,为什么需要战略?

有句话说,所有的失败,都是战略失败。

这句话相当准确的描述了一部分的商业成败原因,另一部分则是对战略执行的忽视。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商业战略的思考,分清楚我有什么、我缺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思考的角度往往决定思考的质量,战略的切入点往往决定战略的高度。

战略问题容不得领头羊的头脑发热与团队的群体冲动,小聪明不要用在战略制定上,而应该用在战术破题上,大巧若拙,简单纯粹。

战略决定企业可以走多远,即便最差的战略,在被有效的执行后,往往也比的干脆没有战略更好。关于这点后文会有解释。

(四)

谁来做,有时候是比怎么做更前置的问题。

员工思考发展战略与高层讨论具体战术,都是很悲剧的事情。思维层次不够的人指定战略会轻易的泯灭理应由思考高度带来的势能。所谓势能,其实就是在战略制定前,充分的掌握团队中自身的执行能力所能企及的上限与市场平均需求水平间差距。

即使在管理层级之上,战略的制定也不是一个民主及少数服从多数的过程,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战略制定是一个集中过程,只掌握在极少数企业掌舵人手中,而其他人,专心研究战术实现就好,这不仅仅是对战略的尊重,也是对普遍商业规则的尊重: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各守一方,各自负责。

(五)

战略是被误解最多的大词之一。

很多人以为战略的制定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甚至认为战略出自某种天分与直觉,也有认为战略只是在层次上高于战术,从而成功的将具体战术的实施代替战略制定。

下节,我们继续讨论一个问题,商业战略是如何的形成的。

(六)

照例早餐加个蛋:战略在那里,我在这里,你在哪里?不要研究战略了,你需要先动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杂说:战略,到底怎么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