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组数列:
[7,6,5,4,3,9,8,2,1],
我们想排序成这样:
[1,2,3,4,5,6,7,8,9]。
要怎么做呢?第一次,我们可以把9排到最右边。
最终结果就变成这样:
[6, 5, 4, 3, 7, 8, 2, 1,9],
然后第二次,再把8拍到倒数第2位,最终结果就变成:
[5, 4, 3, 6, 7, 2, 1,8, 9],
以此类推,排列8次以后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很像在冒泡啊?
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一次试除了9的位置有变化,其它数据的位置也都变了。
原始数据 :
[7,6,5,4,3,9,8,2,1]
第一次排序以后变成 :
[6,5,4,3,7,8,2,1,9]
而不是1和9换位置如这样:
[7,6,5,4,3,1,8,2,9]
这是为啥呢?因为冒泡算法的第一次的实现过程,为了方便理解暂且称为子过程吧,子过程实际上是这样的:
[7, 6,5, 4, 3, 9, 8, 2, 1]
解释:第一次,从第一个数开始和右边的数字比较,如果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字大,就左右互换,第一次6和7比较,7大,然后6和7交换位置。
[6,7, 5,4, 3, 9, 8, 2,1]
解释:第二次,第一个数字比较完后,就接着第二个数字和第三个数字比较,如果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字大,就左右互换。
依次类推如下,最终完成了9到最右边:
[6, 5,7, 4,3, 9, 8, 2, 1]
[6, 5, 4,7, 3,9, 8, 2, 1]
[6, 5, 4, 3,7, 9,8, 2, 1]
[6, 5, 4, 3, 7,8, 9,2, 1]
[6, 5, 4, 3, 7, 8,2, 9,1]
[6, 5, 4, 3, 7, 8, 2,1, 9]
所以第一遍大循环把9排到最右边实际上是交换了很多次的。逻辑整理清楚了,接下来抽象成编程语言就很简单了。
Python实现方式如下:
到这里是不是就完美了呢?如果觉得是,你就太年轻了。
如果原始数据是[1,2,3,4,5,7,9,8],其实跑过一次循环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方式,但按上面的代码实现方式,无论如何都都要跑8次大循环,n次子过程。
这样很不科学,所以就有了以下的优化方式,但我们发现子过程,一次都不需要交换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排序好了。于是优化的代码如下:
到这里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是的,只能这样了。所以本文结
-------------------------------
注:把最大的往最后面排。
所以 length-i-1 不包括最后面 的数。
另外一种写法:
def function1(lists,k):
# 冒泡法
length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k):
for j in range(i+1,length):
if lists[i] > lists[j]:
lists[j],lists[i] = lists[i],lists[j]
相当于把最小的往最前面排,而不动。
后续循环只看之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