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企业来势汹汹:得线下者得未来!
实体零售店铺的时代来了,但“新零售”仍须时日。
巨头们为“新零售”造势,更多的是吸引资金的注意力。所谓“新零售”前景真的光明。但,电商“重构”线下实体肯定不会轻而易举,速度也没有舆论说的那么快。
首先,20年来互联网只对零售有了十足的经验,也累积了庞大的终端数据。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前端还没那么多的经验。所以,互联网首先落地的必然是门店零售——
阿里巴巴早就入主银泰、苏宁云商、百联、三江、大润发、盒马鲜生、易果生鲜等等各大零售;
腾讯2017年入股永辉超市;
京东与腾讯深度合作,“京腾系”要联手打造一个全国性线下新零售门店网络体系与“阿里系”抗衡;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在2016年就开始建设线下实体店——小米之家:
……
2017年美国的一家咨询机构调查指出中国消费新趋势: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消费正在快速升级——
从紧俏的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发展到连锁小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
卖场里从只经营百货到多业态一条龙服务;
从商场到商业中心;
从商品短缺、质次价廉到商品极大丰富,再到消费分层的巨大变化;
从市场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到网络购物的去中间化和便捷;
目前,零售业正在从价格型消费向体验式、个性化的消费转变。
巨头们的“新零售”开始落地,印证了这家调查机构的发现准确。
对于成熟的零售业来说,产品的核心价值才是商业的根本,产品的品质体验才能给顾客带来的能见度、满意度、忠诚度、惊喜度。这才是零售长胜不衰的根本。比如:老干妈,福耀玻璃,地方酒之类的零售就很少受到互联网的冲击。20年来互联网对于零售来说却始终只是销售模式的转变,对产品品质的增值效应不大。如此,面对升级的消费者,零售转战线下也是必然趋势。但广铺线下零售门店也只是巨头们的第一步。线下零售实体店立住脚后,才是巨头们打造真正的新零售的开始。他们将“由终而始”地重构整个商业产业链。
巨头们布局线下的方式由简单地赋能传统零售门店,开始收购线下实体店——
拥有自己的实体店才能使线下与线上按自己的意愿很好的融合,才能使线上优势更有效率地指导并服务线下,才能重构巨头们畅想的“新零售”产业链。
线下的铺设对于超级有钱的巨头们来说,或许简单,但经营起来确绝非易事。这是由他们自身的原因决定的——
1.互联网之所以风靡,是因为它通过剔除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中间环节产生红利,然后将一部分红利兑现给用户。最大的好处是价格低、快捷。但由此也产生了假货风行、顾客粘度低、消费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仍然带着一味地追求去中间化和速度的思维来做线下,肯定不行。
2.互联网供给端的不断增加,不是使顾客越来越方便。而是导致信息和商品越来越粗劣。人们面对扑面而来的庞大信息,手足无措,难以取舍。线下经营需要花功夫精致的品质和细致的服务,这不是习惯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人一时半会儿能适应的。
3.无论互联网电商还是互联网金融,做的工作都是表层的对接、浅尝辄止,而真正使商品品质提升和顾客忠诚度提高的方法少之又少。也就是说,电商来到线下经营零售门店得重新学习传统的经营理论。
4.互联网企业运行的20年,解决了顾客和商品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但,同时过度的互联网化也让顾客跟产品之间的隔阂增大,误会增多。而对于满足顾客体验方面的经验,互联网企业不足以应付。
5. 互联网本身只是个工具,类似基础设施,本身不具备制造和改造功能。其最大的功能是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互联网零售经营是流量为王,而线下门店零售更重存量的大小。
也就是说,“新零售”还刚刚起步,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以大数据为依托的重构仍须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