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法感悟

学习与应用一直是困扰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问题。纵观人的一生、人类的发展过程,这始终是个不断重复、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教育永远是一门朝阳产业。

潜能营的第四堂赵周老师的拆书学习法,是应用式的学习实践范例,实操性很强,是解决学习与应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老师告诉我们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复盘、与自身实践相结合的反思方式,来实现知行合一。

赵周老师界定了几个概念,学生式的学习或称学院式的学习,成人式的学习或称应用式的学习。这两类方式,点出了我们通常的学习误区。我们习惯于考试型的试题练习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加深记忆。这类知识,属于有比较确定的边界、比较成熟的内在规则和逻辑,试题练习型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

而作为成人学习,社会性的知识,错综复杂,没有很清晰的条件,或者说你看到的都是浅显的表面条件,很多深层次的隐藏的条件我们都看不到。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应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一个书本上的案例,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经历,去培养发现隐含条件的能力。

拆书法无疑就是培养这个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所谓拆书,就是从书里的一个片段,通过工具化的方法去反思反省自身,从自己身上发现与这个案例相似的情境,进而来分析自己以往的经历,增加自己分析的能力、识别一件事中隐含的条件,找出自己思维的短板和缺陷。

比如通过看拆书法的书,我就发现自身最大的问题是在学习中、一件事中如何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和惯性反应的限制


拆书法感悟_第1张图片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比如常见的情绪性反应,刺激性习惯反应等等。看到书中的案例,我们都会用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考方式来解读,因此在已有的知识体系里也只是多了一个例子,没有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使用便签法等,进行深度反思,给自己的思维框架添加新内容,提升认知能力,然后再用自己的经历去复盘,内化提升思维,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不再是以前的惯性思维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明显提升了自己的运用与实践能力。

拆书法,就是拆掉你固有的惯性思维和习惯反应,建立新的思考路径,不破不立不提升。

听了老师的课,基于反思得出的感悟,就是想表明最重要的一点,即克服惯性思维和习惯反应。这也是很多人读了书、听了课,却输出很少没有行动的原因:待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舒适区,拆不掉自己的惯性思维反应,故而就谈不上什么自我突破。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你会怎么做?会拿出笔来列出自己的一些惯常思考方式吗?会去总结自己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吗?

第一个要打破的惯性思维与反应:觉得有道理然后点点头。“觉得有道理”能提升思考能力吗?点点头的反应能提升应用能力吗?

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