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

看书可能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但是一定能让你比别人多活一次。

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_第1张图片
安可安 写于2016年7月22日

刚毕业那会儿在上海找工作,没头没脑地投很多简历,去好各种不同的公司面试,都没找到喜欢的。好不容易看上一家广告公司吧,人家要求挺高的,经验、技能、成绩和过往作品什么的一摆,再来几个高大上的运营问题,然后基本就是跟主管说bye bye的时候了.......那真是毕业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回来后没有沮丧那是不可能的,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啥都不会,突然对自己这么对年读的那些书产生怀疑。再去跟朋友诉苦,他来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看看我那初中毕业就回家结婚生娃盖了栋房子买了辆车现今孩子都上小学了的发小吧,要啥有啥,那叫一个人生赢家;

看看大学那些三天两头往外跑聚餐喝酒接待好友的社交达人,走到哪都有一双手、多一条路,怎么走怎么顺;

再看看那些早早加入北上广打工队伍的同村小伙伴吧,我在大学哭没钱用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又买苹果又买金手链了;

再看看那个下班了没钱逛街就窝在家看书永远单身的自己吧......天呐!读书读书读死书把人给读死了!

那么读书真的没用吗?

不!上面那些心情都只限于你沮丧、没钱、功利又玻璃心的时候,读书绝对有用,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你或许只能活一次。

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_第2张图片

1、读书正三观,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说简单很简单,说难那叫一个上天,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无法认清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命题基本上大家都听过,但是很空很大有木有?它们跟读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拿第一个问题举例:我是谁?

男人?女人?学生?白领?善良的人?胆小的人?残疾人?保守派?时尚咖?同性恋?绝症患者?社交恐惧症?爱吃榴莲的人?创业失败的人?......?

其实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标签轻而易举,难的是在于有没有勇气去接受自己和接收周边人的评判,有没有足够高的认知感和价值观去面对自己,由此把自己的属性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的、理性的、积极的、心安理得的、天崩不慌的状态。

这里支撑的主要力量是人的“三观”,那良正的三观哪里来?读书。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这话说得对,但是你可以通过读书看世界。

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过来人的分享,梳理自己,竖立正确的三观,然后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当你的勇气足够强大时,这种内心坚定的信念是任别人怎么BB都无法摧毁的。

不夸张,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活明白。

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_第3张图片

2、读书丰情感,深化幸福

冬天,下雪了,路边,一株小草。


在没读书的人看来可能是:

一株草,绿色的;

开着小花;

一株喇叭花;

我很喜欢它,很漂亮;

我小时候家里种过之类。


而读过书的人看到的除了上面的,可能还会有:

多么脆弱又坚韧的一株小草啊,在寒风中摇曳生姿,生命多坚韧;

XX先生写过《野草》,现在能真切地体会到先生的那种心情了,很激动,共鸣的感觉,真好;

为了梦想一个人去上海,感觉自己多么像一株野草,孤零零地在这个狂野的世界飘荡,但是我不能妥协,否则就会被压死,我要和小草一样迎风而上......


这两种心境是读书与否的差异化,读书越少越倾向于前者,越多则是后者。


读《红楼梦》,你可以感受到宝玉从纨绔子弟摔落到落魄穷僧的失意,人生大起大落,最后归于一片白茫茫的真干净的大雪;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你会发现原来爱情里面有这么多种复杂的小情绪,甜蜜一阵,厌倦一阵,出轨一阵,还有些人的爱情就是为了拿到一张结婚证;

读《人间失格》,你会看到阿叶幼年的灰暗、校园的嘲讽、嫖妓、疼痛、爱情、自杀、迷茫、彷徨和忧伤......

这些人生轨迹和内心旅程,你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经历的,但你能借助读书来体验。


人要幸福,除了衣食住用行的饱足,更要有精神的愉悦。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他能感受到的快乐、美、善会更多,同时他感受到的悲伤、痛苦也会更多,但是完整的人生是喜忧掺半的,今天愁一会儿,明天乐一会儿,就是这样。就像电影,充满波折,有高潮,有低谷,到最后落幕的幸福或悲伤才会更深刻更珍贵。

而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一帆风顺,一路开挂,生命里除了快乐和幸福就只有幸福和快乐,没有争吵、没有失恋、没有跌倒、没有受伤、没有痛彻心扉、没有刻骨悔憾,那是多么乏味啊,就像每天都吃鸡肉一样,噢~上帝!活着好腻。

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_第4张图片

3、读书养气质,聪慧心灵

读书可能慢,读一本书快要两三天,慢要大半年。而且读了一本书并不能立马带给你实质性的改变。但是你要相信,坚持读书,十年八年后,你会因为读书而不同。

可能在某一次跟人交谈中,你深入浅出地道破了事情的本质,它来自于你看书思考多年形成的对事件分析的一种惯性思路;可能在某一个部门策划会上,你的一个灵感让大伙儿兴奋不已,然后你们策划了一场爆款活动,而这个灵感源于你曾读过的一本书;也可能就在你的脸上、身上和眼睛里,你读多过的书让你沉静、睿智、处变不慌,让你整体气质上多了一种知性美。

以睿智闻名的犹太人里走出了一大批世界名人——

思想家:马克思、弗洛伊德;

艺术家:毕加索、斯皮尔伯格;

科学家:爱因斯坦、奥本海默;

商业奇才:摩根、普利策;

政界要人:所罗门王、基辛格 ;

文学界:卡夫卡、里尔克、普鲁斯特、海涅;

就连上帝耶稣也是犹太人。

而犹太人酷爱读书,犹太母亲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会把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舔,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犹太人祭祀死者时也会在坟墓旁放一本书以表敬畏,他们认为灵魂是会读书的。犹太人因此被称作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

另外,一哥彭小六一年可以读100多本书,靠读书写作和学习分享,建立了个人品牌,实现了财务自由;

咪蒙早期也啃过很多书,在很多写作站点混过,才能走到今天,千万不要以为她是一文走红一夜暴富。

而当你的书读好了,好工作不愁的,赚钱也是小case,不求人不欠关系,拿真本事干大事,重点是你要读好。

......

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_第5张图片

大学校时,我有个癖好就是经常会问一些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让他们关于就业给些建议,他们基本都会说多读几本书。当时听着没啥触动,这几年书一直在读书,没啥变化。可是当毕业亲身经历后才恍悟大学读的书真的太少了,如果能穿越回去一定要去图书馆呆着啃书。而之前读得少的代价就是工作后要挤时间比别人更努力地读书和学习。

杨澜曾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对人的改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但是一生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这个社会是赤裸地分着层级的,我们可能穿的没别人好,吃的没别人香,用不起那些高端国际品牌,长得可能也一脸乡土气不咋滴,但是我们可以和世界首富读同样价钱的书,几十块钱,获取同样甚至更高档的知识吸收。读书是最廉价的高贵行为,这一点上,人是平等的。

前几天,有个朋友失眠,问我在干嘛?我说在看书,看小说呢。他说你疯了吧,大半夜不睡就为了这个。我说我别无所长,失眠睡不着,那就看书咯,看书很简单,识字就行,躺着睁着眼睛,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是啊,不要放弃读书,不管是在上学也好,在工作也罢,看功利书也好,看文学书也罢。书可能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但是一定能让你比别人多走些路、多生点情、多活一回。

(THE END)

安可安,

一个爱美的文艺男子。

长期加班,熬夜码字。

幻想有一天变得美好、不差钱、而且温暖。

下篇下次熬夜见。

晚安。

喜欢请关注一个。这样写文就不会太孤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读书的人,至少能比别人多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