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后感

鸿都百炼生的《老残游记》借一个摇串铃的江湖郎中两个月的短暂游历深刻揭露了大半个晚清官场和民间芸芸众生之相,不愧为晚清谴责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佳作之一。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评价:“借铁英号老残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的确,这部《老残游记》在思想内容方面是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清末种种时弊的感慨与见解,其中“摘发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更是体现了他思想见解的精到之处。

读完整本书,我既为全文清新流畅、富有韵味的语言所吸引,如对桃花山月夜、千佛山景致精妙入微的描绘;又为书中大量来自黑暗现实、揭露统治阶级残暴、批判清王朝腐败的内容所震撼,如对掩盖在清廉之下无比冷酷残忍的“清官”玉贤、刚弼形象的刻画等等。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小说中那些展现出了自我觉醒以及追求自由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淑女玙姑和尼姑逸云。

玙姑是《老残游记》中非常出彩的女性人物之一,作者对她不惜笔墨,从服饰到容貌、从言行到举止,无不细细描绘,字字赞赏。在第八回玙姑出场时,作者便借申子平的惊讶心理,这样写道:“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可以说,无论是在服饰、言谈举止上,还是艺术修养、见识上,玙姑都是一种完美的存在。在穿衣打扮上,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服饰和妆容,或者活泼可爱,或者端庄贤淑,或者嫣然妩媚。在行为举止上,落落大方,待人接物丝毫不受“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的束缚,与申子平谈经论道、评论时事,侃侃而谈,见解独到,使得其肃然起敬、连连赞叹。在艺术修养上,无论是鼓瑟、吹角,还是弹奏箜篌,都能使听者进入“身心俱忘,如醉如梦”的忘我境界。最让我惊讶的是,玙姑无情地揭露宋儒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发出“宋儒之种种欺人,口难罄述”。甚至在和申子平谈完宋儒理学之后,漱了一回又一回的口,笑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沾污牙齿,此后只许谈风月矣”。不得不说真是一个有个性的妙人儿!说起儒、释、道三家的关系,玙姑的见解——“无非三个铺子挂了三个招牌,其实卖的都是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德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如此透彻精到的见解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人物是尼姑逸云。如何来评价她?真的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逸云是泰山上斗姥宫的尼姑,在“明清时期,尼姑娼妓化达到了顶点”,可想她们是低贱的,然而,逸云却是一个精神自由、纯洁坦率的异类。对于爱情,她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能跟随内心大胆地追求。在爱情无果的情况也能洒脱超然,不迷失自我,继续自己的人生。最让我惊讶地莫过于逸云说的那段话:“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楼,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作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玩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读完真的很受震撼。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入世和出世的两个自我,但是有多少人能如逸云这样洒脱地来去于人世之间,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在人世间起舞?逸云虽然身处在黑暗的社会泥沼中,灵魂却如空谷幽兰一般高洁脱俗。

刘鹗笔下的玙姑和逸云是两个有别于以往任何女性形象的突出者,她们的思想和智慧都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她们有完全独立的人格,举止潇洒,行为洒脱,令人“又敬又爱”。可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是作者理想主义的化身,是刘鹗在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进步的女性观。诚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刘鹗的新思想不敢真正地冲破封建枷锁,还保留一定的封建思想残余。但是我觉得这两位女性形象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确实它不只停留在谴责时政谴责社会的这个层面上,它更折射着刘鹗的新思想,就像从玙姑和逸云这两个女性身上体现的觉醒自由思想等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流传甚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的原因,我们确实要好好地阅读去挖掘!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残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