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读书,还是在重读自己?

其实在重要答案之前,都需要有一个问号(?)的!

针对吴国盛先生的《科学的历程》而展开的我个人叙述已经有六篇了。它们分别是《向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那是一个足以称得上伟大的时代》、《生命是奔放的,总能找到出路》、《怎样找到你?又怎样认得你?》、《又有多少人愿意找到终点呢?》。如果从标题上看的话,这些标题都需要增加一个问号才比较接近我想表达的内容。正如本文的标题一样。从最开始的陈述句,到现在接二连三的疑问句。

对于吴国盛先生花费如此大的力气着重讲述科学的历程,其重点不是阐述科学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是科学?当我们一再回到这个议题上去的时候,作为读者也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是阅读文本,还是在阅读自己。当阅读一再打开时,每一次深入都是在挑战读者回顾自己的过去。从遥远的古希腊到20世纪一路下来,针对科学的文本叙述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最开始粗放的思维方式到20世纪充斥着各种专业名词的科学思维内容,“科学”这一名词反而变得有些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尤其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有关科学体系的内容阐述上,与其说读者要面对的一大推专业术语,还不如说更依赖读者的想象力。若是没有办法跟随想象力的铺陈,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在至大与至小两个方向上所得到的“知识”。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物理学界的一段往事,1961年到1963年,费曼给加州理工学院一年级到二年级新生上了两学年的基础物理课。全班180个学生,每周两次听大课,然后每10到20人一个小组,在助教辅导下讨论,每周还有一次实验课。学生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生。两年后,费曼在结课语中说:“我知道,你们中有二、三十人愉快地听懂了所有内容。我教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替你为应付考试做准备,也不是为你参加工作做准备。我极希望告诉你怎样鉴赏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一段话被记录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如果按照费曼的见解,能最终学会鉴赏这个奇妙世界的学生不过寥寥十几人而已。按照数学计算的方式也不过只有不到17%的学生能接受物理学家看到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们是在读书,还是在重读自己?_第1张图片

由意思的是,费曼提到“鉴赏这个奇妙的世界”这样的内容。按照费曼所提示的指引,这个世界的奇妙是本身所具备的,而我们所需要的则是鉴赏。至于奇妙之中到底包含怎样的奇妙?或许只有看懂的人才能会心一笑。能用语言所表达的“奇妙”会沦为庸常。这也难怪,当我们在20世纪的物理学倘佯时,我们所能接触到科学思维与理论无一不充满着奇妙。古典物理学往往能坚持数百年之久,而在进入20世纪之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以为的定律和公式会轻而易举的被推翻。甚至连我们以为可以确定的原理本身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一种阅读感在基恩·索普撰写的《星际穿越》中只会得到增强。千万不要以为索普的《星际穿越》和同名电影一样充满着科幻色彩。

在学会“鉴赏”这个奇妙的世界时,科学的历程一直在提示我们的就是----不要失掉想象力。不论是从古希腊开始思索一滴水和一条河流开始,还是在20世纪思索原子内部结构和宇宙的边际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开始,都会带来我们思维能力。在《科学的历程》中有着一条关于思维展开的清晰叙述,它会告诉我们思维是从何处开始,以及在何处绕道而行,在何处直流而下,在何处汇流徘徊。尽管在《科学的历程》中讲述的是截至到目前“活下来”的思维,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还应该有大部分“已死去"的思维与之相伴而生的。那些“已死去"的思维代表了我们的愚昧、野蛮、错误和狂妄。曾几何时,“活下来”的思维与“已死去”的思维是相爱相杀的。现在我们凭据这些“活下来”的思维得以观看这个奇妙的世界,但并不能鄙视那些曾经强大无比的“已死去”的思维。毕竟,那些思维也曾是人类故事中的一部分。

在面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时,《科学的历程》的阅读困难对于读者而言不是文本本身,而是读者的想象力是否匹配的问题。这一点在进入《科学的历程》中一些人物的小故事上尤其显的重要,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费米和奥本海默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当看到“一千个太阳闪耀”时,那时的明白人心里只有不安。当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探索宇宙空间时,这些想法在他的论文《利用喷气装置探测宇宙空间》已有雏形。不过当我们注意到这篇论文发表在1903年时就不得不啧啧称奇了。在上述两个小故事中,费米和奥本海默所遇到的是想象力被实现的问题,而齐奥而科夫斯基则是想象力大开的问题。现在的我们---也就是后来的我们,对此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我想在《科学的历程》这本书中其实到处都在提示想象力-----这种被人类所独具的特性,一方面这个奇妙的世界有赖于想象力去观看,另一方面我们也常常被自己的想象力所吓倒。但是从古希腊到20世纪,我们现在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们不能也不应再拒绝想象力的恣意汪洋了!

若是能给想象力保留足够的生活,那么由它滋生出来的或许就是那个“奇妙世界”的一部分。

按照我们现有知道的知识与创造,我们可能以为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纪中到处充满了奇迹。不过历史可能不这样看。正如类似想阿波罗登月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有历史学家说:“500年后,人类对于本世纪仅留下的记忆可能是: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世纪。"仔细回味一下这句话,说不定不需要500年那么久。在后世对于20世纪的历史大事记上就只记录了这一条:"自20世纪开始,人类开始探索太空“。

除了这一条之外,再无任何大事值得一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是在读书,还是在重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