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经济体——货币基础

  有一个问题必须思考清楚:货币(尤其是纸币)为什么能够存在?通俗地说,就是经济体中的各类主体(老百姓、公司企业、社会组织等)为什么会接受一种货币?现在看来,根本原因以下几个:价值、暴力和信用。
  早期商品货币,比如羊、贝壳、金银等,要么自身具有很现实的使用价值,要么具有很好的外观(美学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们对它们的一种潜在需求,才能让人们接受和使用这些货币。这类以价值为基础的货币,只要不受到破坏且价值基础(比如社会共识、流行和喜好等)不变,持有便不存在多少贬值风险。可惜,因为耐用性、便携性、灵活性(分割组合便于计数)、数量(太多或太少)等原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铜钱开始,到现代的纸币,货币自身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少,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符号——法定货币。法定货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其自身并不代表实质商品,发行者亦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商品的义务,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货币。法定货币能够流通,可能是因为暴力推行,也可能是因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政府信用),相信法币能够满足买卖、价值保存和转移、财务金融等经济需求。实际上,暴力并不能保证法定货币的经济地位,信任才是关键,如果政府滥发货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不论暴力如何恐怖,人们也会抛弃本国法币,转向商品货币或外币。所以暴力作为货币基础只能是暂时的。而信任的根本在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进步(法治、公德、信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食品、医药)的安全保障、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债券、信用卡、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事物的出现,突显信用的重要。实际上,如果所有人都以信用为本,坚持真善美,货币便不再需要实体形态、只需在极少时候以信用记录的形式出现,那时按需分配才有可能。只是理想很美,路途漫长,现在的我们还只能无限趋近。
  在发展过程中,每个经济体都面临一个选择,是向善、以价值和信用为基础,还是向恶、以暴力和威胁为基础。人类早起的发展史充斥着血腥和暴力,向恶的力量更为明显,但历史已经步入现代,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价值和信用,缺乏真善美的经济体因为受到社会成本、科技能力、环境压力、与向善经济体的比较劣势(最明显的是人才流失)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很难长久发展进步,甚至容易急遽衰退。所以在现代,答案很明显,经济体必须选择向善,货币的基础必须是价值和信用。
 
参考资料
商品货币: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5%86%E5%93%81%E8%B2%A8%E5%B9%A3
法定货币: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AE%9A%E8%B2%A8%E5%B9%A3
货币: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A7%E5%B8%81#.E5.83.B9.E5.80.BC.E5.B0.BA.E5.BA.A6
通货膨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9A%E8%B4%A7%E8%86%A8%E8%83%80
货币信用理论:http://en.wikipedia.org/wiki/Credit_theory_of_money
信用违约掉期:http://zh.wikipedia.org/wiki/Cds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