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南京之前,我为这次一个人的旅行激动了很久。不是因为没有去过南京,也不是因为没有一个人的旅行,只是被鸡毛蒜皮的生活挤压久了,太需要一场旅行来给予我新生。
去南京前,除了定好民宿要去看演唱会以外,我对这场三天三夜的旅行没做任何规划,就是盲目的为了离开一个城市而去到另一个城市。
想要盲目的旅行有几个要点。第一是抛弃打卡景点的功利心,没有提前攻略的逛景点几乎和排队看人流没有太大区别;第二是要求城市交通便利,不用提前预习麻烦的交通换乘和公交线路,地铁加摩拜就能到达所有目的地;第三要求城市民风和谐包容度强,能接受一个什么都不太了解的人尽情咨询不发脾气。幸运的是,这三点,我和南京同时达标。
五一的南京,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团团围住,景点想必是观看人潮的宝地。我记着上次去杭州的教训,放弃了所有热门景点,一心钻进大街小巷,成功在人海中脱身,拥有了与生活最近的南京。
我几乎从未曾这样旅行过。每天被穿过窗帘的阳光晃醒,穿着T恤短裤人字拖下楼,晃过一条被梧桐树包裹的街道,走进一家几乎没有店名的早餐店,然后抱半个西瓜上楼,坐在阳台对着老房子底下聊天的老人家发呆。我仿佛不是在旅行,而是在这住了许久,熟知楼下每一条街道,和街道上树的模样。
有到一家心满意足的民宿,一场完美的旅行就完成了一半。民宿订在一个相当成熟的小区内,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我估摸着是个老公房,小区里猫猫狗狗一应俱全,年轻人不太多,几乎全是上了年纪且安享生活的老年人。房子在五楼,阳光很好四面通透,尽管房子小小但阳台书房五脏俱全,实木的地板和书柜加上清新的软装,就是我梦中房子的模样。
房东是个方才大学毕业的小姐姐,热爱旅游享受生活,曾一个人在大学时走过大半个中国,也在几个月前一个人去了我想去的日本和菲律宾。我俩都是人来熟,认识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开着啤酒在阳台上吹风。
我们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从她的北海道情节到我坚持一个人出门的执念,从她的男朋友到我曾喜欢的男孩。我俩明明才认识一下午,就像两个相识许久的老朋友,说说曾经聊聊近况,等晚风拂过,再开两罐啤酒。
避开了所有的景点,反而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寻找我心里的南京。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在路上遇见的每个校园里闲逛;走进两家又老又旧毫无名气的书店,在一堆二手书里挑挑拣拣;花一整个下午去逛宜家;去小巷子里找好吃的烧饼小龙虾和鸭血粉丝;跟着导航找一家名气不大设计极佳的书店时,误入那家极有风格的爱尔兰酒吧。
听说我要一个人旅行,有人说“小女孩家的一个人出门不安全”,有人说“难道没有朋友吗这么孤零零的”,我都只是微笑不做辩解,但对我而言,一个人旅行却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很多人对一个人旅行有误解,觉得只有性格孤僻没有朋友的人才会选择当一名独行者,并表示出对这类人同情和怜悯。其实不然,呼朋唤友一群人上路固然热闹有趣,可在日夜相处的过程中免不了观念向左彼此迁就。尽管为了友谊的彼此妥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还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多。
在一个人的旅行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来去随心,沉默而欢喜。
何况,未知往往才是最吸引人的。沉迷在熟知的小圈子里,就会错过很多本该能遇见的风景和奇妙的经历。当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尝试着融入一座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宽容与狭隘,美丽与狰狞都会给你更直观的记忆。
而这,本身就是我们旅行的意义。
在写杭州暴走指南时,我曾写道:“旅行是我们与自己对话的良好契机。”一个人的旅行尤是如此,在没有那么多话要对他人说的时候,就要学会不停的与心灵沟通。
在一个人的南京里,微小的孤独感和巨大的新鲜感交织着朝我涌来,我慢慢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去与它抗争,去向它顺从。
思想和心灵没有那么容易和平共处,旅行就是契机。让思考聆听心灵,用思想说服心灵,阅读不停,步履不停,思索不停。
南京真是个很棒的城市,消费不高环境很好。有延绵的梧桐街道和此起彼伏的小巷,有很多安静的校园和美妙的书店,有一个可以看朝阳吹晚风吃西瓜的阳台,和可以一个可以聊天喝啤酒的小姐姐。
旅行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不是去千篇一律的景点里看人山人海,不是去火爆的游客街上吃大同小异的“美食”。
而是给我们平淡又一地鸡毛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告诉我们,只要你想,都可以打破僵局重新来过。
--End--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