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读《拖延心理学》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拖延的经历。区别只在于后果和频次的不同。


拖延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读《拖延心理学》_第1张图片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每天回家必先玩一小时游戏,作业拖到吃过晚饭才开始写,这属于学习上的拖延;为什么没有人帮他从小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呢,因为他妈妈在单位上班,上午通常要处理很多杂事,正经任务常常过了中午才有空做,回家也迟了,这属于工作上的拖延;孩子爸爸老说要和孩子聊聊学习的事,但是单位应酬太多啊,每天回家以后孩子还在赶作业,抽不出时间聊,这属于人际关系上的拖延;孩子的爷爷代替父母操心孩子,休息不好,控制饮食没决心,糖尿病时好时坏,这属于生活和健康上的拖延;平时还好,一到期中期末考试,孩子成绩出来,全家大眼瞪小眼,咬咬牙报了个昂贵的补习班,年底全家旅游只好取消,这是理财没做好,财务上的拖延。




拖延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

拖延的成因有很多,借口更是五花八门。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大多数的拖延症患者都是完美主义者——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

这类完美主义者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脱离现实,这些目标成为了巨大的压力和障碍。为了逃避失败,他们用拖延来安慰自己:我没有表现好,是因为我没有及时去做,这样就避免了现实对自己能力的审判。

这并不都是完美主义者自己的错,这类患者多有充满焦虑的童年经历。

也许因为父母苛刻、也许因为看护者不善控制情绪、也许因为学校的竞争环境太过激烈、或者因为身边的人控制欲过强……只有表现完美,才能被称赞,只有反抗权威,才能找到生存喘息的空间。

他们逃避的不是任务,而是这个任务带来的情绪。

他们应该试着给自己一些仁慈, 不幸运的过去不成为自我放弃的理由,相反,这一路艰辛见证了生命的顽强。

承认自己的局限,承认现实之复杂,再去寻找可以到达的目的地。



建立健康的精神轨道

人的大脑具备相当的可塑性。大脑的左半球是跟同情、接纳、理解这类情感相关的;而大脑的右半球主管负面情绪。旧的神经回路里存留着痛苦、羞耻、恐惧,也存着防御的心理模式。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情绪和行为观念来建立新的精神回路。

在困难面前,用尊重代替挑剔、用理解代替要求、用鼓励代替批评。


拖延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读《拖延心理学》_第2张图片



一些有用的技巧

观察自己的感受

在每次拖延的念头升起时,应该先观察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应变能力,打破表现、能力等于自我价值的刻板的自我评价系统。

一旦脑海中响起批判的声音,用积极的思想代替它。

一直没法和孩子好好谈谈学习问题,是因为害怕面对孩子的反驳和对自己陪伴不够的内疚。要意识到不是所有的谈话都会有好的结果,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不完美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也能互相理解和包容。


用可操作的目标代替一步到位

可操作的目标是清晰可见的。按时做作业这个目标太模糊,一回家就列出作业清单,写完一个就划掉一个就比按时做清晰。

分步骤的目标比一个大目标更容易达到。在分解大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预估出难度,也能更好控制进度。

控制糖尿病的饮食,就先把主食换成杂粮,接着再减少肉的摄入,代之以蔬菜,新的饮食习惯适应了以后再按时间安排运动。

写下日程表

多数人写下日程表后,都能对自己持有更大的珍贵的同情心。以目前的生活节奏来看,太多活动和责任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定下的目标大多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意识到真实的可用时间,才能帮助我们建立可行的目标。

上午的时间都被琐事占光了吗?下点决心,把它们挪到昏沉的午饭后时光里去,把高效的上午留给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学会求助和妥协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人无时无刻不活在压力中。在精力和时间有限时,为了完成一个大目标,牺牲一些小目标很有必要。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类服务都有提供方,也有不少工作可以外包。能将某些环节和任务分给他人,不失为一个聪明的技巧。



拖延掩盖的困境只能用脚踏实地努力去破除。努力本身就是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读《拖延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