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五季第三期 评论

一周不陪够孩子12小时,就宣布取消“爸爸”称号,支持吗?

不支持。

        沈玉琳完全不行,不想提他。

        傅首尔赚了那么多票,说实话我挺不理解的,因为她没几句话触动我。

        颜如晶讲的,陪伴可以有对话,可以增进了解,这个点不错,关注孩子成长和变化的点点滴滴,至关重要,但她讲的有点偏离了重点,而且也不具备说服力。重点应该是陪伴着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宝贵和美妙,比如:一起去读某一本经典著作,一起去探讨生活的哲理等,成长不是长大,不是指身体或者年龄的变化,也不仅仅只是指能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成长,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指思想的成长或者灵魂的成长。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永远都是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日子,尤其是和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日子,因为这样对真理和智慧的领悟是在爱的哺育之下领悟的,而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在孤独当中领悟的,这种领悟的印象更深刻,而且感觉也更愉悦。而灵魂的共同成长肯定是以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为基础的,而对话和交流就需要面对面的相处嘛!所以,和孩子面对面的相处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孩子的爱,也是对自己的爱,因为你在和孩子对话、交流,陪伴着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到内心真正的愉悦,这种愉悦绝不是你打游戏的快乐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庞颖讲得倒真是不错,她有几句话是真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尤其是第二个点。她没有被选上队长,我很可惜。

        比如:法律只能规定底线和最低标准,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合格,今天法律可以规定什么样的爸爸是个合格的爸爸,那明天法律是不是就可以规定什么样的人是个合格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只有一种。确立一个家庭范式,并且将其普遍化,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它完全忽略了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尊重家庭的多样性,就是尊重成长方式的多样性;尊重成长方式的多样性,就是尊重个性的多样性!

        如果你取消了别人当爸爸的称号,可孩子要叫爸爸,那怎么办呢?你不让人家叫吗?你有什么权利阻止别人叫爸爸?如果别人不想叫爸爸,你又有什么权利逼别人叫爸爸呢?

        很赞同熊浩讲的第二个点,很不错,但有几句关键的话没补上,所以,观众没能一下子就领会他的意思。熊浩讲到了一个关键点,而且讲了两次:宣布孩子不陪当爸爸的这个权力,并不属于星球,只能属于他们的孩子,属于他们的家庭,我们没有权利去暴力地干预人家的家庭,我们都不配去干预,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杨奇函在结辩时,也重复了这一点,不能替别人作决定。

     

        熊浩的第二个点大概是这个意思,他应该是想讲明确立法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爸爸不陪伴孩子足够12小时,就取消他的爸爸称号,这条规定当中隐含着这样一种认识,就是爸爸如果没有陪伴够12小时,孩子的心智和人格的发育就是不健康的,首先,爸爸的陪伴在孩子心智和人格的发育当中究竟是不是发挥着如此至关重要、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不是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孩子就不可能健康成长了,这个观点,我保持疑惑,因为没有了父爱,还可以有母爱呢,或许是我们把爱的力量鼓吹得太过神圣了,正能量有很多种,来自父母的爱也只是其中一种,其他的正能量对一个人的成长所发挥的作用不一定就会比父母之爱所发挥的作用要差,举个例子,比如:信仰,真诚的友情和爱情等等,如果说真诚的爱情和友情还不能从小就拥有的话,那么信仰是可以从小就拥有的,只要这孩子的妈妈是个有信仰的人,在你的心中,你所崇敬的对象永远都会向你散发出神圣的光芒,在这种神圣光芒的滋润之下,你一定是幸福而又快乐的,心态自然也就是健康的。

        其次,不能以法律这么明显、这么确定的形式去强制性地规定父亲一定要陪够12小时,因为这等于是在向全天下公布了如果父亲陪不够孩子12小时,孩子的心智和人格的发育一定会出现问题,当我们真的以法律的形式公布了这一点之后,孩子从小开始、在他的潜意识中就会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当这样的时候,熊浩所列举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都出来了,他自己随便有个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原因赖到自己不好的家庭上,因为他理由这么做,因为是你用法律明确地告诉他父亲陪不够12小时,孩子就会有问题的。而当孩子这样为自己的问题找借口时,他的心态就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他对自己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所以,人的思想认知对人所起到的作用一定是极其巨大的,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你告诉他什么,他就会真的信什么,你告诉他孤独是一种很痛苦、很难受的感觉,能避免就尽量避免,这样你才会生活得更加幸福,他就会真的这么认为了,但如果你告诉他孤独可以让人的头脑更冷静,可以让人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助于自我对话,从而寻找到生活的智慧,他也同样会真的相信这样的观点,所以,你告诉孩子什么,孩子就真的会信什么,而他所相信的观念必定会对他发生极其巨大的作用,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总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父亲陪不够12小时,孩子就会出问题,因为那不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不能用法律来作如此规定。

        回应一下傅首尔讲的,你说反复催促老公会伤害夫妻感情,如果你的老公对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不认真、不上心,这是他的态度有问题,你光催促是没用的,最好的方法也不是催促他去做某件事,而是你要去教育他,因为你要改变他的态度,改变他的态度才是关键,你只有好好地教育他,好好地和他沟通,你才能改变他的态度,让他把教育孩子这件事认真对待。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改变父亲的态度,要想改变父亲的态度,只有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明白陪伴的责任和意义在哪里,这个思想工作谁来做,妈妈来做。至于怎么来做,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思考和探讨,但那就不在本辩题之内了,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强制立法 肯定是不行的。

        颜如晶的结辩也不错,爱是不能拿来衡量的,但我们人总爱计较,总爱衡量,所以,时间反而是衡量爱的最好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第五季第三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