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艺术,感知生活

二十一世界民生美术馆开馆展,上周六我抽空去看了。

作为一个“艺术盲”,我一度怀疑自己缺乏艺术细胞,看不懂绘画,听不懂高雅的音乐,无法理解艺术作品。我也乐意接受自己“艺术盲”的标签,在读大学之前是这样的。搞艺术的,尤其是高中学艺术的学生,在我眼里就是各种奇葩。带着这样的偏见,我很乐意远离他们,也包括他们主攻的“艺术”。

现在彻底扭转了偏见,开始带着敬畏去看待艺术,看待艺术家。看过BBC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之后,对艺术的认识完全被颠覆了,艺术,是艺术家表达他们对世界认知的手段。绘画是画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雕塑是雕塑家表达想法的手段,音乐唱出的是音乐家的心声。艺术和文字一样,都只是一种手段,都在表达一些东西。对于通俗的文学作品(高雅的暂时还是无法欣赏),我能够感受,能够欣赏,这源于这一二十年的文学训练,从小学开始,背诵课文,学会赏析课文,一直到高中到大学。而艺术,距离我的生活太远太远,从小没有美术课,无法感受绘画的魅力,没有音乐课,不懂高雅,直到上了高中,才偶尔才有一两节美术课和音乐课,也只是偶尔,进入高二之后,连偶尔也取消了。这么些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导致艺术距离我的生活太远太远,艺术在我面前也无法看见。现在看绘画,依然是越像越好,听音乐,流行歌曲最佳。像艺术这种许多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感受到的美,只能摇头叹息。

这次主题为“多重宇宙”的展览是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展出的作品有影像、绘画、现代艺术……等等,很多我不知道该归为哪一类的作品。

走近艺术馆,匆匆向前,一路走一路看,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对艺术的有了一点的新认识:艺术家关注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用声、光、色乃至气味表达的手段。进馆楼梯口的墙上挂了一个个平板显示器,循环放映着影像。天空、生活、还有一些莫名奇妙的东西,这些影像大多是生活中的普通片段,但是我看不到,确切的说是我不会去注意到。站在作品前面,感觉心里很平静,静静的观看,想要弄懂艺术家在说些什么。或许生活太匆忙了,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细节,艺术家把那些我们忽略的生活细节拿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原路返回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解说,义务为大家讲解艺术作品表达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跟着她的讲解再次重温了这些作品,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艺术需要创造力,墙上看到一个作品,握力钳,手柄被涂上了两个不同国家的国旗,当我们握的时候,实际上在为两个国家增力,以此来表达艺术家期望和平的目的,有个作品,艺术家用音调的不同表现距离的远近,还有作品,艺术家录制了一段普普通通的片断,对片断进行艺术的解读……看懂这些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东西可能远不止于此,而且艺术作品的魅力之一是,只能意会,一些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感觉,只能用心去感悟。

从美术馆出来,感觉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对生活又有了新的感悟,看周围的一切,学着去用心发现细节美。


走近艺术,感知生活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近艺术,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