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架构之组件化理解

概述

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需求的增加以及需求的频繁变更,项目会越来越大,耦合会越来越多,开发效率也会降低,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模块拆分,官方的说法就是组件化。

App基本框架模型

App架构之组件化理解_第1张图片

任意一个App抽象出来,可以得到上图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大部分:基础框架和业务。下面从模型介绍、生命周期、组件间通信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 模型介绍

(1)一个完整的App由基础框架(App Framework)和业务组件(Business)组成。

(2)Business指的是具体业务线的业务。App Framework是基础框架,不存在业务逻辑,业务线必须基于这个框架开发,可以理解为所谓的壳工程。这个App Framework由3部分组成:基础功能组件基础业务组件Framework。基础功能组件指的是网络层、数据库、日志等基础服务;基础业务组件指的是上层业务需要用到的比较独立的基础业务服务,如登录组件、支付组件、评论组件等;Framework负责基础功能组件和基础业务组件的调度和生命周期管理,因为前面说的组件都是独立无连接的,因此运行不起来,要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正常运行起来,需要依托于Framework,实现组件生命周期管理和调度。

(3)遵循向下依赖关系。即Business整体依赖于App Framework。而App Framework中Framework类似于一个调度器,它是基于基础功能组件和基础业务组件的。基础业务组件依赖于基础功能组件。我认为这种向下依赖关系可以显式依赖,即可以直接调用。

(4)关于平级依赖。通常情况下App Framework应该尽量避免平级依赖。而对于上层业务组件平级之间的依赖是很常见的。这涉及到组件间通信,属于基础框架中的Framework的职责,通常做法是提供一个Router或者Mediator进行中转。

2. 生命周期

曾经看过一位前辈的文章,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解,来阐述生命周期。

Android中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这些组件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Application。四大组件都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以Activity为例,Activity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App,提供了onCreate()、onStart()、onResume()、onPause()、onStop()、onDestroy()这些生命周期方法,包括后来的Fragment也遵循这一原则提供生命周期方法的回调。

我们自己开发过程中的组件也借鉴同样的思想,即每一个组件必须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方法,每一个业务组件能够像一个App一样独立运行起来。

3. 组件间通信

Android中组件间通信是通过Intent实现。

组件间通信包括两个场景:(1)打开组件的某个页面(2)调用组件某个类的某个方法。组件A表示调用着,组件B表示被调用者,下面一一阐述。

(1) 打开一个页面

打开一个页面,通常指的是组件A要调起组件B的某个ActivityFragment,这种情况往往采取的做法是URL Schema方式实现页面跳转,格式为schema://host/action?param1=value1¶m2=value2。关于schema映射表维护以及schema解析和路由都是App Framework中的Framework来维护,需要上面提到的Router或Mediator这么一个角色。其中schema映射表可以做成后台配置文件形式。也可以代码维护,不过组件需要预先注册。

以上说的对于传递基本参数是没啥问题的。对于SerializableParcel对象传递也没啥问题,转成JSON String就可以了。而且通常也不会出现调起一个Activity的时候,需要传递一个非序列化对象,如ImageView过去的情况,真要处理ImageView的话很多公司直接把图片处理做成一个基础功能组件,业务组件是可以显式调用的。因此大部分公司组件间通信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然而事实上只考虑这种情况是不全面的,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考虑问题。

(2) 调用某个类的某个方法

假设组件A调用组件B的某个类的某个方法。由两种方案可以达到目的。

第一种,在Mediator中定义组件B的interface接口,组件B依赖Mediator并实现对应的interface接口方法。然后当组件A调用组件B的某个方法时,组件A依赖Mediator去调用即可。貌似蘑菇街的protocol-class方案就是这么搞的。

第二种,Mediator中不定义任何组件的interface接口,直接通过反射机制(OC中的runtime),将参数等穿进去,实现反射调用。这样的话组件B是不需要依赖Mediator的。不过建议是Mediator对于不同组件的反射调用能提供一组映射关系,而不是写到一起,这样会导致Mediator太大太杂。这个思路就是casa大神说的Category方案。

上面介绍的反射方式可以传任何类型的参数,嗯。

备注:Java中的interface相当于OC中的protocol。

(3) 小结

上面两条其实是从两种情况来考虑的,然而既然是架构,我们还是不希望出现,if else这种低级思考问题的方式。最好是能抽象出一个统一的方案。好,根据上面我们是能发现(2)能解决(1)的问题,而(1)不能解决(2)的问题,即(1)是(2)的子集,因此从技术咖层面来讲,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采用反射机制实现组件间通信这种方案比使用URL Schema这种方案更全面的。

总结

1.理清依赖关系,要有抽象思维
2.才疏学浅,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3.疑问:casa大神的去core化以及去model化还是不太能够理解,需要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 http://casatwy.com/iOS-Modulization.html
  2. http://blog.cnbang.net/tech/3080/
微信公众号:学姐的IT专栏

你可能感兴趣的:(App架构之组件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