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摘记] 技术是如何劫持你的大脑的

原文: https://journal.thriveglobal.com/how-technology-hijacks-peoples-minds-from-a-magician-and-google-s-design-ethicist-56d62ef5edf3

这是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利用心理暗示从你身上获取利润的故事。

利用人性弱点的技术

  • 有限的选项

就像魔术师给出选项给你心理暗示一样,互联网应用会给你选择的余地,给你选择的错觉并诱使你选择它想让你选择的选项。比如推荐应用 Yelp(大致可以理解为美国的大众点评),会当你寻找和朋友找喝酒的地方时,为你提供一系列选项。但这是不是包含所有可能的选项呢?还是带有 Yelp 偏见的选项?

  • 装在你口袋里的老虎机

你口袋的手机可能正在劫持你的大脑,原理和老虎机一样。

老虎机是一款及其成瘾的游戏,你的手机也是。老虎机在你每次付出的时候,都会有一定概率地给你回报,让你继续玩下去。每次你掏出手机查看最新的消息时(邮件,微博,微信,等等),你的指尖几个动作的付出就可能会让你看到最新的消息,并让你产生轻微的快感。这是一个奖励。间断的奖励会给你产生正反馈,并让你不断重复刷新的的动作。互联网应用也会有意识(朋友圈)或无意识(电子邮件)地为你提供这样的反馈。

你今天已经查了多少次邮件/微信/微博/新闻…了?

  • 社交压力

人在社交时候总会不免面临来自社交的压力,包括寻求认同感,比如来自人情的压力。而互联网公司往往乐意利用这一点。

社交网站会不断利用你对来自朋友的认同感的渴望,让你重新回到网站/应用上。比如在你上传照片的时候,网站会自动显示你朋友的脸并要求你标出你所有的朋友,并向你的朋友发出提示。当你上传新的头像时,消息会在脸书上停留更久的时间获得朋友的评论和点赞。如今大多数社交的网站的点赞功能,也是为了满足你的社交需要。

来自人情的社交压力的经典案例该属领英(LinkedIn)了。领英会不断向你发送提示:你的一位朋友希望将你加入他的圈子。你会“自作多情”地认为这是朋友有意识的选择,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是领英为你朋友推荐时朋友群发的好友申请。你多半会迫于压力选择接受。在领英上会有大量类似快速发送消息的选项和提示,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感受到社交的压力,并在压力下接受更多网站的互动,从而实现网站的业绩目标。

  • 自动播放:无敌洞的娱乐

有没有注意到很多网站开始自动播放了?在一段视频播放结束后紧接着播放下一个视频,让你在一连串的播放中消磨更多的时间。用户必须主动选择在选项中取消自动播放的功能。网站默认会选择对网站有利的选择,而让其他选项更加困难,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所有网站设计的选项。

文章还提到了很多其他有趣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注意力经济

如今的互联网,免费的服务基本都依赖于用户的注意力,这也成了大多数科技公司的业绩目标,而且往往与使用科技的用户的目标相冲突的。手机,网站,服务应该成为用户的助手与管家,而不是反客为主劫持用户的时间和大脑。

[互联网摘记] 技术是如何劫持你的大脑的_第1张图片
脸书和你:如果你发现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那么你不是客户,你是产品

个人自由的终极表现是思想的自由,而技术应该为个人思想的自由服务。在个人注意力成为商品,甚至是猎物的互联网时代,在网站应用不断弹出消息吸引你注意的时代,保护自身思想自由是每个用户的必修课,而第一步便是了解科技公司劫持你大脑的这些把戏,谨慎选择对你有利的选项,而不是冲动下下意识的选择,使科技对你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文章的作者是前谷歌的道德设计师(Design Ethicist),对科技公司对用户注意力的“剥削”表示了不满,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把时间花在刀刃上(Time Well Spent)”,旨在指出科技公司对用户注意力的“剥削”,并提出如何保护用户自身利益。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重新思考注意力经济(It’s Time to Redesign the Attention Economy (Part I))

你还能想到哪些网站/应用劫持你注意力的例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摘记] 技术是如何劫持你的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