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

小A即将毕业,正在着手写作毕业论文,期限就在眼前,于是小A决定,从此刻开始,专注在论文的内容上,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一个大纲。还没写个开头,小A突然想到一个资料没有查,打开搜索引擎,右下角跳出了热搜的某明星的最新消息,顺手就点了进去,接着看网友评论、同行的评论。接着三十分钟已经过去。小A赶紧回到信息检索,但大脑中残留刚刚的信息还在保持好奇心。再过没多久,小A觉得有些饿,去寻找食物,一个小时过去了。中午时候,小A决定睡个午觉再开始。

小A今日的最终结果是明日再开始。

在需要进行高质量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小A遇到的一个重大障碍是意志力的分散。

小B今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案必须提交,他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但是在一些细节操作上在寻找更优质的方法。他决定用早上的时间去思考这一部分。但从他的电脑打开开始,断断续续有信息进来、他觉得应该尽快的回复和清理,接着突然想起昨天的一件未完成的内容,打断了他原本的思路。

最终,他只能在截止日前,提交一份中规中矩的方案。

为了创造高价值的成果,他需要更多的专注思考时间。

《深度工作》是由卡尔.纽波特著作的一本关于如何通过如何进入高认知研究状态创造高价值的技能培养方法。卡尔.纽波特在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来诠释高认知的集中工作创造的价值。这其中包括蒙田建立的私人图书馆、马克吐温在农场中完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远离职场的乡村塔楼中所著作与导师弗洛伊德的思想差异《心理类型》。

那么深度工作是什么呢?它能如何解决小A和小B所遇到的问题呢?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是个人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在他与麻省理工计算理论小组完成博士学业阶段,他发现保持深度专注是一门关键的技能。他未曾用过除了博客以外的任何社交媒体,这说明,他难以被人们在网络上找到。在这之后的10年,他通过深度工作的方式,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成为乔治城大学的终身教授。尽管如此,他却很少在工作日工作到下五六点。

从这个概念之中,我们可以理解深度工作,需要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不管是网络或者是环境。而让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而这不就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之一吗?社交网络、电脑、手机、以及意志力的薄弱。或许我们不能完成目标,并非是目标高不可攀,只是我们已经养成了浮浅的工作习惯,难以在事物上投入长时间的高质量专注。

但在这个全球信息的网络化时代,人们通过网络来沟通、确认、分享、探讨。那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隔离网络,真的可行吗?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对于这个看法,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有两个核心能力非常关键: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这两个,正是深度工作的价值。

《深度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卡尔.纽波特通过深度工作的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角度客观诠释了深度工作的益处;第二部分提供具体的在这个网络时代深入日常工作的深度工作法。

在神经学上来说,大脑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作用的髓磷脂。通过反复的利用同一个回路,固化这个技能。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可以让我们思维更快、更清晰。

在第二部分,卡尔.纽波特提出了四个准则,分别是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

一、工作要深入

《深度工作》提出了四种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通过摒弃或者最小化浮浅工作,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适用于目标明确,并且工作成就取决于其工作产出的部分人群。例如,作家、研究者。这是一个几乎隔离与网络干扰的方式。

双峰哲学:将时间分为两半,一年内的几个月或者一周中的几天,进入深度工作模式,其他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这个方式同样需要高专注无干扰的环境,并且是以天为单位。适合与需要有能够支持深度工作期间无收入的来源情况。例如荣格,一部分的时间在偏远的塔楼进行工作,而另一部分时间回到诊所,忙碌看诊,参加活动。

节奏哲学:这个是在我们的工作日常中最为适用的一个方式。每日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安排做固定的事情,并且能设立提醒机制,以及能够尽快的让我们进入专注的状态之中。例如,《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中的吉田医生在每天早晨固定一个时间起床、并且在孩子们起床开启一天前,完成学习内容。

新闻记者哲学:这个方式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随时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即使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但对于初学者挑战较大,一需要有非常完善的内容体系,二需要一个非常纪律性的行为习惯。

在四种哲学状态中,可以选择对于自己工作、生活学习更适合的一种,尝试执行。但在执行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大的障碍,就是文章开头小A无数次遇到的意志力转移。

《意志力》的作者鲍迈斯特通过对205名人员配备传呼机,并且随时呼叫,让测试人员回想在过去30分钟的感受或者当时的欲望,通过对7500多个样本的研究,得出结果如下:人们整天都在抵抗欲望。人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些浮浅事物上的冲动是常态。而在你进入浮浅事物后,会更难回转到深度工作中,因为你的大脑会对刚刚更简单的事情抱有注意力的残留,那么如何更好的应对呢?

卡尔.纽波特提出习惯化自己的工作行为。

灵感并不时时都有,那么作家的秘诀是什么?村上春树有一个每日清晨固定书写规定数字内容的习惯。所以养成一个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固定的地点加上固定的时间,可以让大脑有一个更快的适应过程。而有一个时间的界限也不会觉得似乎尽头无期。

工作开始之后呢?设立固定模式的结构性产出。如何开始?如何进行?如何反馈?以减少每次注意力的选择消耗。也能更快的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中。

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不论何时,让大脑更快进入专注、放松的状态之中,设立仪式习惯。通过一杯茶或者一段冥想开始。在休息间隙,可以散散步,或者补充事物,让身体和大脑能够有力量让工作继续进行。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WIFI不能断的时代,我们的工作和时间被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碎片。而我们也养成了注意力分散的习惯。没有长时间的专注投入,对于沉浸学习研究事物而创造的价值感,更是微小甚微。通过长时间的专注投入所能创造的价值。我们都应该尝试,并且创造适用自己的深度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