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做个专能的人,还是全能的人?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

前段时间,大学室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一个一个概念——“斜杠青年”。

那么什么叫做“斜杠青年”?

这个概念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花了点时间去进一步了解。原来,“斜杆”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 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

她在书中提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Lenny Platt),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好像我从小到大,家里人都在给我灌输一种思想:人做事情,就应该专一门、精一门,所以从小到大脑海中潜意识里就有这样一种想法根深蒂固。

但是事实上我并没有那样做,尤其体现在上大学以后,2011年开始了我为期四年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准确的说我的专业是旅游管理(酒店方向),所以从大二开始基本上你就可以开始确定毕业以后是要做旅游还是酒店,须臾间大学四年转眼即逝,现在我们专业毕业的在酒店和旅游行业做的依然是屈指可数。上大学期间我做过很多的兼职:婚庆会场布置、华美达酒店帮宴、泰康人寿电话销售、ktv服务员......做得最长的兼职就是在ktv上班那会整整一个学期上午八点上课,五点半下课,然后六点钟到ktv上班上到凌晨两点下班回去睡觉,第二天接着上课。 说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做太多的事。

2015年毕业,毕业之后想都没想背起包买好票就去到了当时非常火的旅游目的地——大理。到了大理就开始在一家洱海旁边的客栈上班,也算是专业对口吧,尽管当时工资给的很低,但是想想刚刚毕业哪里来的资本让我眼高手低,就是就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工作:早上六点四十起床,洗漱好就下楼给客人做早餐,准备好米线、粑粑、面包、咖啡、绿茶、牛奶、果酱......早餐收拾完就是忙活前台的事情,忙完就去栽花、掏下水道、修理房间各种损坏的东西、打扫客房、忙的时候还要帮着做饭的阿姨做午饭和晚饭。客栈偶尔举行的party,也要负责烧烤和party准备。说这么多我想说的还是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做太多的事,但是这似乎是身不由己,毕竟在其位谋其职。

是该做个专能的人,还是全能的人?_第1张图片
未时的大理黄龙潭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我都在云南,后来从大理离开去了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做过前台主管和大堂经理。

2016年6月份我离开了云南来到了杭州寻找新的工作,当时心里边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都不想再做酒店行业,迫切的想转行。虽然后来奈何身上没有一项实际的技能也去过几家酒店面试也拿到了offer,但是心有不甘继续找其他的工作。后来我就花了将近两万块去了培训班,培训UI设计师,10月份毕业后开始重新找工作,那种感觉就像刚刚大学毕业,像是凤凰涅槃重生了一般。在杭州人才市场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通过社招招到了我。

新的行业,新的工作,机会新的环境,一切都是崭新,于是心里就坚持着一个念头——我一定要专心的做好一件事,做好UI设计师这份工作。于是理想的风帆就这么在此扬帆起航了。

然而事情往往并没有像人们计划的那样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我以一名UI设计师的身份入职,刚开始确实是配合跟我一起进来的iOS工程师做软件开发,但是后来慢慢的一切就开始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开始像万精油一样负责公司的各项事情——p图(给公司的展品p上编号以及产品名称)、拍图(给公司产品拍图、给公司模特拍图)、修图(给公司产品修图、给产品模特修图)、设计各种公司所需要的平面物料(展架、三折页、海报、宣传册、袋子、纸杯......),与此同时我还要负责公司的UI设计方面的工作:公司网站设计,移动端软件设计。我依然还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做太多的事情。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全能的,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但是又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能够做的足够的好,虽然92年的我已经算不上是青年,但是我真的是“斜杠中年”吗?

最近又不能不接受公司的转职建议,开始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可是我的目标一直都是做一家自己的广告创意设计公司。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那么我们到底该做一个专能的人还是全能的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该做个专能的人,还是全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