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游记(6) 总结篇

2017年7月10日

        在刚刚结束的上一周,我参加了学校为我们六年级学生组织的一带一路.青少年古丝路文化科学考察活动。怀着激动的心情,于7月2日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我随考察队的老师和同学们踏上了飞往西宁的飞机,丝路之旅就此拉开了序幕。从西宁到张掖、酒泉、嘉峪关,再到敦煌,一路向西,沿着古人的丝绸之路,我们亲自探索游历了一番。

        这次的丝路之旅,是我们对近两年丝绸之路研究主题课学习的一种延伸与实践,我充满了太多的期盼。

        本次跟随我们游学的还有焦老师。焦老师是一位地质学家,每天都能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去丹霞地貌的那天,焦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山为什么会是彩色的;在嘉峪关的酒店,焦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捡到了奇怪的石头,焦老师总能告诉我们这块石头的名字与性质……焦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此的博学有才华,让这次旅行变得异常丰富多彩,也格外有意思。

甘肃游记(6) 总结篇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李老师

      游览嘉峪关关城时,我了解了“击石燕鸣”“一块砖”两个故事。不禁使我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和智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古人还做了冰道用来运砖。参观嘉峪关关城,不仅能饱览嘉峪关雄伟壮丽的景象,还让我知道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那是我收获知识最多的一天。

甘肃游记(6) 总结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从敦煌去往阳关和玉门关的道路两旁,全是茫茫的戈壁滩,视野变得那么宽广无限。来到阳关,闷热的天气让我体会到古人在走丝绸之路时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虽然有一条更近的路通往目的地,但张骞还是明智地选择了占有水源的阳关和玉门关。这些,都是我在阳关的博物馆里学到的。

        雅丹地貌之所以有“魔鬼城”这个称号,是因为当风沙吹过用沙石组成的雅丹地貌时,他们会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而玉门关的别称为“小方盘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从高空来看玉门关,它就像一个正方形。总之,这些有趣的名字都是有来源的。

甘肃游记(6) 总结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短短的六天旅行,让我学到太多知识,也领略了大西北独特的地理风貌,体验了古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不易与艰辛。更增加了我和同学之间彼此的友情。

        最后,我还想再感谢王导和司机叔叔以及学校的精心安排。王导在履行导游的职责时,每天还细心地提醒我们要多喝水和注意早晚的温差。司机叔叔更是辛苦,长途开车五个小时,中间只休息十分钟。还有我们住的酒店,永远是四星级,吃、住、行都为我们安排得很贴心。当然,更要感谢李老师和刘主任对我们一路的照顾。还有一路上老师们为我们拍照留念,李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操心。所以,我要感谢所有这一路上为我们付出的人!

甘肃游记(6) 总结篇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李老师

        这次的丝路之旅,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也让我久久回味。意犹未尽的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再来一次,带着我的爸爸妈妈,我为他们当导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肃游记(6) 总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