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系统基础结构
1.2 用户态和内核态
划分原因:计算机硬件系统资源有限,盲目给用户提供特权指令容易导致系统崩溃。
作用: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使资源的访问更加有序和安全,系统稳定性和健壮性得到提高。
CPU总是处理如下状态之一:
1、内核态,运行于进程上下文,内核代表进程运行于内核空间;
2、内核态,运行于中断上下文,内核代表硬件运行于内核空间;
3、用户态,运行于用户空间。
结构展示如下:
1.3 进程地址空间结构
二、Linux系统内核功能
2.1 内核功能结构概述
Linux系统内核的核心功能和对应实体概念如下所示,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功能模块 | 实体概念 |
进程管理 | 进程 |
内存管理 | 虚拟地址 |
文件系统 | 文件 |
2.2 内存管理
对任何一台计算机而言,其内存以及其它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物理内存满足应用程序对内存的大需求量,Linux 采用了称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管理方式。Linux 将内存划分为容易处理的“内存页”(对于大部分体系结构来说都是 4KB)。Linux 包括了管理可用内存的方式,以及物理和虚拟映射所使用的硬件机制。
不过内存管理要管理的可不止 4KB 缓冲区。Linux 提供了对 4KB 缓冲区的抽象,例如 slab 分配器。这种内存管理模式使用 4KB 缓冲区为基数,然后从中分配结构,并跟踪内存页使用情况,比如哪些内存页是满的,哪些页面没有完全使用,哪些页面为空。这样就允许该模式根据系统需要来动态调整内存使用。
为了支持多个用户使用内存,有时会出现可用内存被消耗光的情况。由于这个原因,页面可以移出内存并放入磁盘中。这个过程称为交换,因为页面会被从内存交换到硬盘上。内存管理的源代码可以在 ./linux/mm 中找到。
2.3 进程管理
进程实际是某特定应用程序的一个运行实体。在 Linux 系统中,能够同时运行多个进程,Linux 通过在短的时间间隔内轮流运行这些进程而实现“多任务”。这一短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片”,让进程轮流运行的方法称为“进程调度” ,完成调度的程序称为调度程序schedule。struct list_head tasks把所有的进程⽤双向链表链起来,⽽且还会头尾相连把所有的进程⽤双向循环链表链起来。
进程调度控制进程对CPU的访问。当需要选择下一个进程运行时,由调度程序选择最值得运行的进程。可运行进程实际上是仅等待CPU资源的进程,如果某个进程在等待其它资源,则该进程是不可运行进程。Linux使用了比较简单的基于优先级的进程调度算法选择新的进程。内核通过系统调用接口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来创建一个新进程(fork、exec、clone 或 vfork),停止进程(kill、exit),并在它们之间进行通信和同步(signal 或者 POSⅨ 机制)。总结如下:
进程切换由如下两步完成
【1】切换页全局目录以安装一个新的地址空间,
【2】切换内核态堆栈和硬件上下文,例如:CPU寄存器等
进程创建小结
linux提供了如下几个系统调用来创建和终止进程:
fork、vfork、clone来创建新进程
exec:用于一个新程序
exit:用于终止进程
进程撤销
终止:释放进程占有的大部分资源
删除:彻底删除进程的所有数据结构
2.4 文件系统
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FileSystem,VFS):隐藏了各种硬件的具体细节,把文件系统操作和不同文件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分离了开来,为所有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接口,VFS提供了多达数十种不同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可以分为逻辑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逻辑文件系统指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如ext2,fat等,
虚拟文件系统(VFS)是 Linux 内核中非常有用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为文件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接口抽象。VFS 在 SCI 和内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换层。即VFS 在用户和文件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换层。
在 VFS 上面,是对诸如 open、close、read 和 write 之类的函数的一个通用 API 抽象。在 VFS 下面是文件系统抽象,它定义了上层函数的实现方式。它们是给定文件系统(超过 50 个)的插件。文件系统的源代码可以在 ./linux/fs 中找到。文件系统层之下是缓冲区缓存,它为文件系统层提供了一个通用函数集(与具体文件系统无关)。这个缓存层通过将数据保留一段时间(或者随即预先读取数据以便在需要是就可用)优化了对物理设备的访问。缓冲区缓存之下是设备驱动程序,它实现了特定物理设备的接口。
因此,用户和进程不需要知道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类型,VFS结构解释如下:
三、中断举例(键盘中断)
按键功能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