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这个词经常会在一些经济学理论书籍里出现,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往往强调的是资源不均问题。
而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写了一本书《稀缺》: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竟然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非资源问题。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即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
该书以一个独树一帜的深刻视角得出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缺钱少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强调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1)穷忙的元凶--稀缺
作者一开始肯定了稀缺的好处--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的事情。
试想下你正在撰写一份文稿,只有几天时间可以完成。这时你就会多了几份紧迫感。微信、抖音和邮件等各种外在的袭扰,你也会先搁置一旁,思想不会漂移,多了几分专心;
就算与人共进午餐,你还在满心想着尚未完成的章节和步步紧逼的截稿时间。一天结束下来,你已经完成了一大段内容。我们经常喜欢说deadline(截止时间)是第一生产力就算这个道理。
但是,就像英文俗语说的: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都有两面性。)专注于某一事物同时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
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书或者一部电视剧中,身旁朋友说的话我们往往会充耳不闻;专注于思考一件事情时候,无法分心去看电视节目。
作者把这叫“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上的稀缺。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因为稀缺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想想每次跟伴侣吵架时,你就发现对方生你的气时,会忽略你平时的好,专注于那些让她反感的地方,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
而每每这个时候,对方往往容易因为要出气解气,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伤害感情后续的维系和和睦。这种不经权衡谨慎思考做出的行为和决定又被作者称为:管窥负担。
作者认为:这样的稀缺行为会直接减少带宽。这种带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专业网络名词,而是指代心智功能中宽泛而彼此相关的两类元素: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一如现在流行的节食减肥:抵制美食的诱惑,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难度。而带宽负担让我们洞悉的是:节食不仅仅是有难度而已。它还会产生心智负担。
节食者在做事情时,会发现自己的心智资源在变少,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事物。节食造成了热量稀缺,而稀缺又牢牢地将美食摆在你大脑中最明显的位置。节食者脑子里有对食物的种种顾虑,而整日想着这些顾虑,对他们的表现自然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稀缺容易能让人容易分心、爱忘事和缺乏冲动控制能力等。
同样道理,人一旦陷入贫穷和忙碌状态,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穷人会周转于房租、贷款、迟还的账单之间,还要算着日子等待下一笔收入。他们的带宽在管理稀缺的过程中已经用尽了。
忙碌者同样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而极度关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了。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会因稀缺而丧失。
因为你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有新的任务叠加进来,整个人会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地进入一直忙碌状态。
因此今天的稀缺,将可能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而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
2)那么到底该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呢?
作者认为: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所谓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这有点像咱们平时说的留白概念:多留有一些空白的时间和空间。作者从此引出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要改变稀缺状态,就要节省带宽,让它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
就像咱们平时坐火车,30分钟的赶趟时间,实际可能需要预留40分钟时间。否则往往因为这个那个额外因素导致时间不够了。
《旧约》里讲犹太人劳作的日期里有安息年,这个时间人们就是用来放松的,不把时间排的太紧凑。时间管理课程里,很多老师也会讲到要提前预留白娱乐时间和无任务时间,用来平衡精力和应急状态使用。
第二,可以经常设置一些机制提醒自己防止遗忘。
靠人的大脑记忆东西是靠不住的,因为大脑主要是用来思考的,不善于存储记忆。
我们总会花很多钱去办健身房的会员卡,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将健身这件事记在脑子里。这时可以找健身教练或者健身社群督促自己能够记得这事放在日程里。
第三,找准行动时机进行关联启动:
橱柜里放满健康食品,心思往往就不在饮食上了。这点对于节食者比较实用。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之前为了减肥,每天买菜在家自己做饭带到公司,这样一个就不会想出去吃油炸不健康食品进行暴饮暴食,二个还养成了健康饮食控制体重的良好习惯。
第四,从富足起步,将资源均摊,从而创造出长期节制状态。
这点古圣贤苏东坡的持家之道就是个典型:把一月的俸禄分成三十份,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最多用一份。避免乱花钱,从而起到节制作用。
笔者读完此书不禁慨叹:我们以大脑谋生,却对大脑每日的节律知之甚少。《稀缺》这本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咱们大脑的运作规律,像一把有能力扫清心灵之镜的鸡毛掸子,把胸中的混沌扫清。
艾默生说过: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希望我们都能凭借此书给予的启迪和智慧变得更加幸福。